第909页

终于在11月8日,联邦初步确定了一个处理方案。

第一,是组建一个专门的宇宙情报局,负责搜集太阳系周边星域的情报。

第二,建设一批新的天文望远镜,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蓝星的公转轨道上,布置5台高精度的天文望远镜。

第三,设立宇宙观察技术研究项目,专门研究更好的技术,让联邦能更准确的监测太阳系周边。

第四,建立宇宙战略研究办公室,专门研究如何应对其他文明,无论是隐藏自身,还是战略威慑的方向之类,都需要形成完整的体系。

第五,暂时对于公众保密,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第六,尽快想办法掩盖人类在外太空痕迹,包括当年nasa向宇宙发射的太空广播探测器之类,都要尽快回收,或者关闭。

至于现在的大型空间站之类,实际上被观察到的概率不大。

但是联邦并没有掉以轻心,仍然紧急出台了一份“太空应急管理条例”,规定航天器表面,必须进行吸波处理,尽可能减少反射光波和电磁波。

只要进行这些处理,当前人类在外太空的人造物规模,还没有太过于庞大,从其他恒星系观测太阳系,发现人类活动迹象的可能性,会被降低到最小。

而戴森球之类的巨构,就暂时不要想了。

联邦科学部的战略安排上,更加倾向于反物质技术,来实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

而戴森球这种超级巨构,需要的原材料是天文数字,哪怕是将太阳系的所有行星都拆了,也很难凑齐建造的戴森球的全部材料。

当然,这并不是说戴森球没有办法建造。

在一些恒星比较小,星系内部物质总量又比较多的恒星系,如果有特殊的太阳能薄膜技术,倒是可以建造的。

类似于太阳系这种恒星系,建造戴森球的条件,并不太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