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人类的学习能力,与社会整体的知识总量,正在飞速拉开差距。
就好比现在,联邦科学界中,比较冷门的海洋地质学领域,一年都有500~800篇相对有价值的科学论文。
就更别提热门的纳米材料、半导体、电场合成、宇宙天文之类了,那一年几千,乃至几万篇的科学论文,就算是黄修远这种有超级记忆力的人,也扛不住如此庞大的知识增量。
这还是将一部分低价值论文剔除后,剩下的新增知识量。
如此庞大的知识总量,未来的学生们,可以想象他们将面对如此的局面,那就是一辈子都学不完一门学科。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学校不得不延长学习时间,或者不断细化学科。
这种解决方案,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延长学习时间,则意味着学生的毕业年龄,又继续向后推延,而人类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黄金年龄,又在20~45岁之间。
总不能未来的博士毕业,要弄到40岁之后。
这样一来,学生博士毕业出来,工作没有几年,都可以进入退休状态了,创造力和精力也会断崖式下跌。
而不断细化学科,则同样是一个弊大于利的行为,要知道人类的各个学科之间,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系统,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越是细分学科,越会导致人类的创造力下降。
例如所谓的纳米材料,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懂化学、物理、数学和生物,而化学又分什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电化学、高分子化学之类。
以此类推,一门大学科,又划分为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小学科。
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如何学习?
学习了有机化学这边,又发现拓扑学不明白;拼命啃向拓扑学,又发现高能物理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