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料困在矿场的刑犯从被困矿洞逃脱, 他们泡在全是水的矿洞里整整三日, 又冷又饿,朝廷不派人救援他们引起暴怒,从矿洞出来后联合重新调来的刑犯闹事,在矿场中夺了利器打砸伤人,胁迫了一众朝中官员。

兵部调遣兵将到矿洞镇压,刑犯数百人当场反抗, 不要命的刑犯和兵将打在一起,死伤无数。

又逢暴雨泼天,黑云雷鸣翻涌。

先是聚集了数百刑犯和官兵的矿洞整个面积全部坍塌了,接着发生山洪, 冲下来的洪水将矿洞淹没, 山石滚落如雨, 天昏地暗, 偌大的矿洞俨然成为一座埋葬活死人的巨型墓地。

事故发生不过短短三日, 关乎燕朝财运命脉的矿场竟成为掩埋数百人的大型墓地,几名官臣参奏,视为厄运与不详。

小皇帝震怒,先骂了一顿文尚书居然在事发三天后才通报到宫里,对其责罚减俸降职,又与在场大臣商议该如何挽救事故场地。

这份关乎国运的烂摊子,此时该由谁有那么大的魄力接手。

矿洞没有遇到天灾与人祸成为大型墓地前,无论谁接手,办好了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是皇帝分发的香饽饽,仕途锦上添花。

此时却摊上人为都无法制止的天灾劫难,加上数百条人命的葬送,事发至此,无论谁接手,除非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否则天子之怒不熄,臣子费力不讨好,还要担心自己触怒皇帝,影响官职。

众官员面面相觑,最后将目光默契地落在两个人身上。

一是何相,二是萧太师。

何相有先皇后与先皇太后的势力照拂,且有老一批旧臣势力亲附,若真出什么事,能明哲保身不说,小皇帝审时度势,不会对何相如何。

而萧太师更不用说,当初萧猊血溅议事大殿保小皇帝上位继任,这份雷霆森恐的手段全朝无人能及。

虽朝中数年未曾停止过对萧太师的参奏,比如奏他过度集权,结党营私,冷血无情枉顾人命,但奏折送达皇帝手上反响不大。

一是没有实在的证据证明,二则是小皇帝靠萧太师靠得紧得很,老臣们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