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稚听人说城里的权贵富户, 有许多家都连夜驾乘马车去翡城了。

戌城内大街小巷各处都在议论此事, 灵稚听得心不在焉的,一宿没能合眼。

天蒙蒙亮,急性子慢性子还没打鸣他就起身了。

秋日的清晨凉快, 灵稚打水洗漱, 解去里衣,默默地挑了一身既素雅又不失精致的衣裳,用一支玉白的簪子别在发后,将睡乱的乌发梳理得整整齐齐。

他看起来不像要去医馆忙活儿,而像是出行游赏的小公子。

灵稚在铜镜前端详片刻,心满意足地用了早饭, 就如平常的日子那般步行去医馆。

萧猊为灵稚准备的这间小院选得恰到好处,闹中取静,步行出一段路,四周便有喧嚷繁华的街道。

再拐个弯, 抬头望见医馆的牌匾。

乌木白字, 蓝文宣亲手提的“百草庐”三个字。

在医馆开张前灵稚随蓝文宣私下走访了戌城内大大小小的药铺和医馆, 左右不过五六间。

像夏秋之季治疗暑热病症的常见药材, 因需求量大不愁着卖, 各间药铺买卖此种药材的价钱远比灵稚他们定的高。

在不涉及律例的情况下,行有行规,戌城内的医馆和药铺私下里约莫都形成了一种默契,城内不是没有出现过新医药馆,但之后都不了了之。

蓝文宣借开馆为由,在药材的价钱上做了调整。比城里的药铺便宜,又定得比在八云村买卖时高一些。

毕竟医馆的租钱不算便宜,在城里谋分生计并非做善事。

百草庐的正堂上还挂着大人亲手提的旗帜,以及两封亲拟的名帖。

待蓝文宣和灵稚的名气一传,哪怕不买或者不看病的百姓,都愿意凑这份热闹,抱着好奇心看看百草庐如何。

百姓们见到百草庐的两位主事大夫不仅年轻,样貌还各有各的俊,起初还怀疑过两位年轻大夫的实力,一时间大伙儿都在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