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为之奈何

这一次突袭王翦,姜珝虽说占了点小便宜,吃掉了王翦两万百战穿甲兵,可在姜珝看来,却是个不胜不败之局。

姜珝与王翦都为对方准备了一次埋伏,可两次埋伏都有破绽,两人也都发现了对方的破绽。???c0

真正中了姜珝埋伏的人是王离,而不是王翦。

对战王翦与对战匈奴不同,匈奴强于野战而弱于军纪、计谋;而王翦强于军纪,计谋与野战能力也不弱。

姜珝不断的在心中暗示自己,尽量将王翦看高一些,两次行动也是慎之又慎。

就说埋伏王离那一次,若王离当场看出了姜珝的伏兵,姜珝也有从容撤走的把握。

哪怕王翦在那名死士入营后一瞬间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并作出了相应的部署,姜珝有单筒望远镜可以及时观测敌情,也可以提前撤退。

至于这一次突袭王翦大营虽说是临时起意,可那也是千古难觅的良机,若王翦毫无准备,姜珝一定可以战胜王翦而扬名天下。

可惜了。

其实到了现在,姜珝都还没搞清楚王翦为何会先中计,而后又发现了死士的破绽。

而这一点,恐怕永远也不会有人告诉姜珝了。

当天夜里,姜珝连夜写了一封奏折和战报,以及一封密信派人送往邯郸。

战报上自然明说了姜珝大胜王翦,鼓吹的天花乱坠,不但灭了王翦的两万百战穿甲兵,更活捉了王翦的孙子。

至于奏折嘛,则是一份请罪的折子。

姜珝无令调兵,又该怎么请罪呢?

姜珝首先表明,自己并非无令调兵,只是赵王的调兵令正在路上,实际上赵王已经下令让姜珝带兵五万抵挡秦国。

也就是说,姜珝有调兵令,只是还尚未接到罢了。

事后姜珝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有些不妥,这才上了折子请罪。

这若是在汉朝以后的朝代,姜珝的脑袋只怕早就搬家了。

可在如今的战国时代,在赵国之内,却未必是什么大事。

赵国的律法还尚未完善,姜珝熟读律法,早就发现了律法中的许多漏洞。

赵王已经颁布了调兵令,而姜珝未接到命令却提前调兵,这只是违规,但却不违法。

而且姜珝调兵是为了抵挡外辱,而不是为了谋反。

再加上刑不上士大夫这一条,姜珝就可以免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