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身上常备酒菜,王七麟看了他一眼,他开始往外拾掇:
烧鸡、酱肘子、卤肉、红烧肉等等,他直接给收拾出一个大席。
一行人下入肉菜开始炖,一人一个碗,谁吃谁就去捞,捞出来后围着土灶暖暖和和的吃。
王七麟捞了一碗粉条,这东西炖熟了他比较喜欢,在汤汁中泡软后有着纯粹的肉汤香味,呲溜呲溜吃起来很有滋味。
乔志年以为他喜欢吃半流食,于是让人送来一些手擀面,笑道:“王大人,卑职请你吃哨子面。”
王七麟一边吹着滚烫的粉条一边问道:“为啥要叫哨子面?能像哨子一样响吗?”
谢蛤蟆笑道:“是因为土锅的汤煮出来的面条太烫,可是多数人家寻常吃不上这样一顿饭,所以有的吃了就得快点吃,要快点吹面条,这吹快了便会发出哨声。”
面条熟得快,乔志年对锁柱说道:“柱子,给大人们演示一下哨子面。”
锁柱夹了一碗面蹲下使劲吹、很快的吹,结果嘬着嘴巴一吹就跟吹口哨一样响了起来:“嘘嘘、嘘嘘。”
王七麟笑,也挑了一碗面条混着带淡黄油汁的牛骨汤一起吃。
他入乡随俗的冲面条吹口哨,吹出来一首《九九艳阳天》。
徐大听后点头赞叹:“好口活!”
他吹了一首《十八摸》。
乔志年举杯敬谢蛤蟆,说道:“道长是老神仙,见多识广,连我们这小地方的哨子面都知道,了不起。”
谢蛤蟆抿了口酒笑道:“早些年游历大江南北,来过这陇东一带,吃过几次哨子面。”
乔志年感兴趣地问道:“道长去的都是哪里?有来过我们这土龙县吗?唉,说来让人难过,我们这县也不知道怎么了,旱了好几年,老百姓吃水都困难,还怎么种地?”
谢蛤蟆道:“老道先前听老百姓说过,你们这里已经好几年没下过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