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9页

天可汗,太宗皇帝驾崩后,许多东西,已经开始变味了。

就如府兵制度。

在太宗时期的府兵,和如今的府兵一样吗?

苏大为记得,前阵子刘仁轨给李治上过一次书。

里面提到,在太宗在的时候,还有今皇李治刚登基的时候,将士如果出征战死沙场,朝廷都会派特使慰问祭奠,还会把牺牲将士的官职爵位,转授给他们的子孙后代。

但从前年,也就是显庆五年开始,这些奖赏都没有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等到了平百济、围平壤的时候,不仅牺牲的将士没有了赏赐,就连有功的人也不一定有奖赏。

所以苏定方打下百济后,为何要纵兵劫掠,甚至不惜对投降的百济民众举起屠刀。

根源便在这里。

底层将士皆怨,若是不能平息他们的怒火,给予他们奖励,别说平百济,搞不好将士会有哗变之险。

让人当兵卖命,连卖命钱都不给。

这实在是有些过了。

而且立功之人,也得不到赏赐。

如此,下面的人谁还愿意打仗?

李勣说得没错,太宗在世时,打仗都是速战速决,常在数月时间,便取得决定性胜利,然后缴获颇丰。

比如李靖打完东突厥,萧瑀就弹劾他纵兵抢掠,唐军缴获的战利品,光是上交朝廷的就有牲畜几十万头,俘虏人口十来万。

打吐谷浑时,契苾何力和薛万彻又俘获了二十万头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