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等四年后,黄花菜都凉了。
时间与时机,有时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在苏大为眼里的大唐,此时仍是国力上升期。
府兵虽然开始衰落,但虎死架不倒,余威仍在。
大唐仍有余力,一次发动十万人级别的灭国大战。
而历史上四年后,李治封薛礼为逻些道大总管,定的是灭吐蕃级别的战役,给的兵力,一共只有五万人。
其中战兵一万五左右,后勤辎重辅兵大概三万五。
这是把薛仁贵当苏大为用了。
真以为苏大为那种征召仆从兵,思想改造,迅速转化为自己战力,是人人都可以办到的?
就这种寒酸的兵力配置,可想而知,那时的大唐府兵,已经疲弱成什么样了。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败得不冤。
这是一场还没出国门,就注定必败的一仗。
大唐积累的武德和威望,在大非川一战后,轰然倒塌。
此后数十年,唐兵都忙着收拾残局。
天下汹汹,诸蕃属国叛乱四起,大唐四面救火,唐军战不旋踵。
待好不容易把大唐朝贡体系这一路的小弟们重新收拾下来,再看吐蕃,已经是不亚于大唐的庞大帝国。
大唐派一支大军,便打到逻些去,一战灭吐蕃,这种事想都不用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