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巡视盔甲厂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1119 字 2022-11-09

等大小官员吃饱了,所有银两、粮秣北运,到了扬州的运河口后,又要开始面对漕运两岸的贪官胥吏。

各种火耗下来,能运到京城的能有六百万两价值的银子和粮秣就算不错了。

因此、这些起运的漕银和漕粮,每拖一天,所能赚取的利润都是一笔庞大的数目。

这还只是拖欠漕银的赚钱方式,类似隐瞒茶税、酒税等等各种各样的赚钱方式,更是数不胜数。

如朱由检前世所看茅元仪的著书中一样,同时期陕西卖出一部分陈茶就能交出十万两银子补贴榆林镇,而江南明明是饮茶最盛的地方,茶税却只有数万两。

茅元仪见到江南的风气后,便开口“陕川云贵四省不如江南十分之一”

这是一笔上百万两银子的税收,可是就被江南官员玩成了朝廷只能拿到几万两。

朱由检不想掺和东林党和浙党的恩怨,因为他知道,哪怕眼下东林党是积极的一方,但不久之后它也会变得腐败。

他最好的选择,是让诸多党派内斗,随后一点点的对明朝的税制进行改革。

以明朝的经济体量,只要能正常税收,哪怕废除了人头税,也能岁入两三千万两,不包括田赋的那种。

不过、税收改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与其想着收江南的税,倒不如先把卫所给废除了!

可废除卫所、收税,这些都需要兵权,而一支精锐的军队,所需要的装备必然也是极为精锐的。

也正因为如此,朱由检才在明日登基大典前赶来了明时坊。

位于内城东南角的明时坊,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盔甲工厂。

“殿下、前面就是盔甲厂。”

正在御马车的曹化淳突然开口,而朱由检也掀开帘子看向了前方一个占地面积极大的建筑群。

盔甲厂、又称鞍辔局,这里是大明朝营造盔甲、铳炮、弓、矢、火药的地方。

据《明实录》记载,盔甲厂制造、储藏盔甲、兵器、火药甚多,旧例每三年总记正造盔甲、铳炮等器一万七千余件。

朱由检要前往昌平练兵,自然是要带够一些质量过关的盔甲兵器的。

曹化淳和王承恩已经告诉过他了,御马监的四卫一营,空饷大半,不少人更是变卖了兵器,而甲胄也年久失修,锈迹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