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武帝拿出了一个名为脱离匠籍的鱼饵之后,整个大明的医匠界都震颤了起来。

消息以应天为中心,南北东西辐射全国,自认自己医术到家的摩拳擦掌,觉得自己还差些火候的则是立刻写信找父亲找爷爷,所有人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脱离匠籍。

甚至于这股风潮有多夸张?

在后来,有过这一次经历并且也为了这一目标的医者在自己的行医笔记中留下了如此一句话——“天下医者苦匠籍久者,终解矣!”

或许有人要问,有那么夸张吗?

会有这样想法的人定然不了解户籍管理对于如今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户籍管理这样东西历朝历代都有,但到元朝时却达到了巅峰,元朝的官员大多不管事,皇帝一个接一个换,当官的十个有九个脑子里只有贪,但这个王朝却撑了近百年,便是因为其采取的管理制度。

正是因为他们将主要促进社会进步的匠籍全数纳入了需要强制服役的行列,才保证了元朝大部分时期的科技树依然被点亮,后备军需物资在有大批军官贪婪的情况下依然充足,但同时,也因为籍贯的固化导致了人民安于现状,失去了进取之心。

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拼搏的价值?龙生龙、凤生凤,既然自己是老鼠,那就只能学习打洞。

社会一下子退回了还未出现科举择才的那个时代,阶级固化人心死板,毫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