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有了这些最起码保证的时候,皇帝威严才能上去,这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说的实在些,在最近几年的数次大捷之前,很多人想的都是大明怕是要亡国了。
取代大明的是大顺也好大西也罢,反正只要能过上安稳的日子,那就是普通百姓最大的奢望。
可谁也没想到,崇祯居然把亡国边缘的大明,在生死关头又给生生拉了回来。
李自成能在中原纵横驰骋,关外建虏能号称“满万不可敌”,但面对崇祯御驾亲征时的明军时,却都被轻松击溃、歼灭。
在一系列的杀伐之下,崇祯身为皇帝的威严,已经升到了和开国洪武皇帝差不多的高度。
不说有可能重新一统的未来,就是眼下这个北服蒙古,东和建州,南灭伪顺的功绩,已经是有明一代自洪武、永乐以来的顶峰。
说的更直观点,以眼下崇祯皇帝的威望来说,南方的乱象是真正可以一道圣旨全部摆平的。
真正皇帝的‘圣旨’,不是发下之后你想遵就遵,不想遵就摆着看的,违逆那是要诛灭九族的重罪。
多年鏖战下来,李自成的大顺已经完全让人失去了信心,恰好这个时候大明有了中兴气象,似乎就是百姓们最好的选择了。
如果说李自成在被灭之前,一切都还有未知因素的话,在他被杀死的那一刻,大明中兴已成定局。
既然朝廷中兴是不可阻挡的洪流,何不趁早示好投诚?
历史上满清入关是如此,眼下也是这个局面。
可大凡这卖身投靠的勾当,都是讲究个宁早莫晚,这等热灶头,现在不烧,难道等别人都来烧了再过来烧吗?
所以消息传到四川的时候,那些大西政权的文官武将们已经是暗地里捶胸顿足,想着用什么方法多带点资本投过去,而不是在继续忠于他们的大西皇帝张献忠顽抗。
无论如何,他们这些本就是朝廷投到大西下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寻新主子决不能等事到临头,兵临城下了才上前讨好。
这是官场的大忌讳,在官场和沙场混迹这么多年,个个比猴子还精,怎么可能还犯这些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