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阿哥抬起眼皮子给了他一个轻蔑的眼神,“何来?当然是爷自己赚的。爷在京城开了三家酒楼,两间绸缎庄,三间胭脂水粉铺子,另有一间卖首饰的铺子。典当铺子。爷每年什么都不干盈利都不下于五万两银子,你说爷银子哪来的?”

李御史被堵的哑口无言,他脸色胀红,“那成本呢?这些东西总不会是大风刮来的,九阿哥成本何来?”

九阿哥嗤笑,他弹了下胳膊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大声说道:“一部分是爷额娘当初给的,一部分是爷福晋压箱底的银子,剩下的是从户部借的。还有,李御史不会以为这些酒楼、铺子是爷一下子就建起来的吧?”

他伸手比划了个一,“刚开始爷只有一家酒楼,一间首饰铺子,半年,爷只用了半年就把一间变成两间。”

说起做生意,胤禟满脸得意,他敢说就是最精明的商人也比不过他。若不是大头都给了八哥干大事,他也不至于只能拿出这么点银子。

九阿哥话落旁人都不敢吱声,只有四阿哥冷飕飕的看了他一眼,“既然九弟有如此多银子,为何不肯把户部的欠款还上?”

康熙是个仁慈的皇帝,他下达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给百姓减免赋税、开荒免税等等。对官员也是如此,比如,他知道有些官员尤其贫苦人出身生活艰难,便让他们去户部借银,不收利息,等手头宽裕了再还上。

这本是好事,时间一久,到现在却成了某些人过奢侈生活的便利。

有些人明明不缺银子,见别人借钱便也跟着借钱,他们不止借了,还一年比一年多,家里过着奢侈的生活就是不还银子。

这些年因为红薯和土豆,百姓的生活比以往好了不少,但对大清来说还是入不敷出,每年都需要开仓放粮、购买各种物资。

四阿哥自接管户部,每天都在为这件事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