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有道理,王工接受了这个说辞。
林雨桐才把话题拉回来,“您说孩子一工作,肯定手忙脚乱的。且得有个过渡期!年轻人现在也不容易,竞争压力大。工作了,就得面临婚育问题。这角色一下子就多了,哪个扮演不好,都是落埋怨的事。”
王工深有同感,“早年,我带着俩孩子,你别提了,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林雨桐哈哈就笑,仿若玩笑一般的道:“您呀,肯定是喜欢咱们叶工那样的大才子,这才跟着累了大辈子。您说,以您这样的条件,只要不是找个搞科研的,那您这日子得多顺心呀!您忙您的,家里的后勤有保障,要是再有公婆肯给搭把手,您只管忙您的去多好!说不得呀,您的成就得在叶工之上。我看呀,叶工的军功章上,您得占大半。”
把王工说的哈哈就笑,“可不?当年还是年轻呀!”
人家那另一半从事其他行业的,其实日子过的不差。尤其是从事一些,叫人看起来不是很有出息的行业的,越是这种的,家庭反倒是更加和睦。有些看着特别精英的,另一半跟傻白甜似得,在家里早当了全职太太了。可奇怪的是,人家过的顺心顺意的,也没差到哪里去。当然了,孩子的智力条件,不及自家这俩多了。
还有一个高工,他闺女高中都没考上,读了个幼师,如今在幼儿园带着孩子整天玩呢。
这也正是同一单位,好些人都羡慕自家的原因:孩子出息呀!
聊了一会子,然后她跟四爷连饭都没吃,该谈的都谈了,完成初步的接触与沟通,这就直接回家。
到家还能赶上晚饭。
林砚还打听呢,“您跟我爸出去了这么半天,去哪了?”林雨桐就道,“见一个朋友!一块说说话吃个饭,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