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鸾此时已经情动,被曹姨这一说,便写了信给周廷章,周廷章得了诗,便请父亲周司教,请托赵学究往王千户家里求娶。

王娇鸾之父虽然看重周廷章的才貌,但王娇鸾不仅仅是他爱女,还因为王娇鸾精通文墨,而他已经年老,卫所之中的文书笔札,全都靠着王娇鸾相帮,他离不得娇鸾,更不忍将之远嫁他乡,因此迟疑了许久。

而周廷章这边,久久没有得到回应,便当婚事被拒,又写了私信并诗稿诉衷肠,王娇鸾也是个当断则断之人,劝周廷章死心,还道愿意做干兄妹,来世再了寸心。

哪知周廷章看了信,却又生一计。

王千户之妻周氏与周廷章同姓,周廷章便想着认其为姑,便可成通家之好,也有利于他接近王娇鸾。

认亲之后,王千户收拾书室,接了周廷章到府里读书,却也晓得内外有别,将内宅后门上锁,不许妇女入花园。

如此一来,周廷章住到王家,反倒与王娇鸾来往不便了。

王娇鸾被撩动春心,相思成疾,周廷章便骗王千户,道他长于江南,曾通医理,以此为由入了王娇鸾的闺房,又以退为进,说王娇鸾既然要养病,他就先归家,王千户只是一介武夫,不知周廷章的心眼比筛子还多,只当两人已经成了兄妹,无需避嫌。

如此一来,竟大开方便之门,引狼入室。

王娇鸾虽然情动,可也没有失了理智,周廷章想与她亲近,王娇鸾不愿意苟合,二人便在曹姨的见证下,写了婚书,一共四纸,一纸焚于天地,告鬼神,一纸留在曹姨手中,做媒证。剩下两纸,二人各执一纸,为他日合卺之验。

当晚,二人便成了好事,如胶似漆。

如此过了半年,周司教任满,升了峨眉县尹,周廷章舍不得王娇鸾,不肯同行,称病留在南阳读书,周司教纵容溺爱儿子,无有不从,便自己先走,周廷章又留了半年,一日阅邸报时,见其父因在峨眉水土不服,告病回乡。

周廷章担忧其父,忧形于色,被王娇鸾看出端倪,而后劝他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