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弘旺,左晞又不由想到后世那些高考结束就出国留学的少年们,难得好心的劝了几句。出发的日子已经定下来了,左晞不认为她和十一需要跟弘旺套什么感情,于是给了份见面礼,就叫弘旺回家了。她还告诉弘旺,出发的前一天有功夫就过来辞个行,没时间就算了。临走时又让人搬了个小箱子过来,“此去归期难定,朝.廷发的俸禄,也不能及时拿到。我给你准备了些盘缠,留着用吧。大清用银子的地方多,不过海外更认金子,所以给你准备的都是金子。”
其实这话不对,左晞已经打听过了,朝.廷每年都会将使臣们的俸禄在春天有船出海的时候捎过去。不过穷家富路的,多给人家小孩带点资金傍身也是她的心意。
她若没有,那今时今地,左晞只能送上一份祝福了。可她有,又不费什么功夫和精力,做个顺水人情也无不可。
至于弘旺会不会觉得自己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左晞才不管呢,她为的是她自己个的心以及一直关注这件事的宫中朝臣的看法。
一点金子罢了,也点投资是值得的。
转年二月,弘旺带着八福晋给他选的人和自小侍候他长大的心腹下人登船出海了。
十二艘气派远航船上,除了弘旺一行人和护送他们的禁卫军,还有礼部,翰林院和御史台的言官们。四爷粘杆处的探子们有的掺在禁卫军里,有的掺在随行的宫中内侍里,有的掺在船上水手里,还有的掺在了同行的各大商贾队伍里以及出国游学的学子里。
从此后,海外的消息源源不断的被送回国内,最先进的科技和理念也远渡重洋的来到了大清这块皇权天授之地,更给大清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二月份送走了弘旺等人,三月中旬,学成归国的贾环便带着探春等人回国了。
当初左晞建议李纨送贾兰出国学画,李纨舍不得儿子,却叫贾环姐弟入了心。
这姐俩当年狼狈出逃,不想破釜成舟的去了海外,竟也闯出了一番天地。回国后,姐弟一安顿好便送了拜帖给左晞。左晞喜出望外,又联系了在京城的妙玉和黛玉,热热闹闹的聚了一回。
因这些年总有国人往返西洋,所以那边的风土人情,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一些。这回见了探春,自是又问了些更加详细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