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既定,要争论的便是细节。
户部侍郎伍显文趁机上奏本,说的就是前几日南市书生所议之事。
“世卿世禄之家可借通商获利,而国库难有收入,此大弊也。”
寒门站出的是尚书省一位六部侍郎,世家站出的就是门下省一位谏议大夫。
“何谓世卿世禄之家,乃是家中代有报国之才,在朝上承皇命,在野下广教化,臣从未想过,臣自先祖起矢志报国,在伍侍郎口中竟成了错,敢问伍侍郎,世卿世禄之家如何获利?为何国库难有所得?”
伍显文既然敢在朝堂上提及此事,便是有备而来,他抬声道:“敢问于大夫,您家一年缴商税几何?”
那谏议大夫一脸清正道:“下官诗书传家,耕读为要,不涉经商之事。”
“好!”伍显文击掌道,“于大夫出身河南于氏,乃光禄寺于大卿之族弟,既然河南于氏不涉经商之事,此番边市通商之事便与河南于氏无干。”
“你!”
眼看于氏族人中了伍显文言语之计,又有一人出列道:“重建商路乃举国之举,于大夫如何能与之毫无关系?”
今日的伍显文犹如一孤狼,时时一副待扑咬之态,转身便又盯上了那人。
“敢问吕少卿,齐州吕氏去岁缴商税几何啊?”
“下官久在东都,不问家事,为皆伍侍郎之惑,下官这便写信回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