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这话一说,太夫人等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太夫人觉得有些可惜,多好的一对啊,可惜,苏苏竟然对小枢无意。也罢,婚姻乃是大事,不能勉强。
庆山公主笑道“苏苏说的对,还得太夫人给振枢掌掌眼才行。”
太夫人笑了,“我老了,不大出门,还真不知道京城里有哪些好孩子,咱们一起参详参详吧!”
于是话题就拐了个弯,大家开始热烈讨论起来,萧振枢坐如针毡,没多久就找了个借口跑掉了。
作者有话要说写这一章的时候,我想到了奇葩说的一个议题,父母要和你不喜欢的人结婚,你要不要阻止?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其实关于这个,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陈铭说的肖骁的童年经历让我很有感触。肖骁小时候阻止了,等他长大后,后悔了,认为自己不该阻止。其实,孩子一般都会选择阻止父母再婚,因为他们还小,心智还不够成熟,他们害怕被抛弃,被放弃,害怕被忽视。或许他们长大后会后悔,觉得不该阻止。可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不会想那么多,家庭的压力,父母的孤单,这些他们都不会想。他们只是单纯害怕被再次抛弃。
寡妇养女记 十三
当晚,永安侯萧启之回府,带回一个算不好的消息。
“什么?父皇想将八弟家的安和嫁给振枢?”庆山公主有些震惊。虽然自己是公主,可庆山公主自己却不想儿子娶个公主或郡主进门。永安侯府一直效忠的是陛下,不想也不能参与到储位之争里去。
所以,庆山公主为长子娶了指腹为婚的杨氏,子娶了恩师之女秦氏,只有二郎耽误了。
当初父皇有意见大哥家的安怡嫁给振枢,永安侯府上下都不赞成,所以默认了振枢借着寻找苏苏的理由离开京城,至今未婚。
如今,好端端的,父皇怎么又旧事重提了!
庆山公主蹙眉。
“听说鲁王病重,或许将不久于人世。”萧启之解释道。
庆山公主也知道,八皇弟乃是苏贵妃所出,当年,父皇以贵妃之礼迎苏氏入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引得多少人羡慕怨恨。入宫当年便有了八皇弟,八皇弟生下来便有不足之症,是在娘胎里受了诸多算计的缘故也未可知。父皇是个长情的人,多年来待苏贵妃始终如一。苏贵妃生下八皇弟多年后未有生育,是父皇舍不得让苏贵妃承受生产之苦。苏贵妃却因着八皇弟体弱多病,心担忧,坚持在四十五岁的年纪再次生下十八弟。十八弟倒是个身子康健的,而苏贵妃却因为高龄产子,伤了身子,生下十八弟后没多久就过世了。由此便更成了父皇心的白月光,谁也不能取代。
父皇再次提起振枢的婚事,若这次永安侯府还是拒绝,那未免太不识好歹了,再者,八弟子嗣单薄,膝下只有安和一个女儿,安和因为肖似苏贵妃,在皇孙女,也最被父皇所钟爱。父皇肯将安和嫁入永安侯府,也是对永安侯府的信任和看重。
萧启之见庆山公主面色慎重,劝道,“我知道公主的心和我一样,不想侯府参与到皇子们去。好在,八王爷病重,且只有安和郡主一个女儿,十八皇子更是年幼。”
庆山公主点点头,是的,安和没有兄弟,十八弟今年才岁,如果真的要娶,安和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萧启之见庆山公主已经明白过来了,笑着说道,“明日陛下就会下旨赐婚,到时候,公主记得带振枢进宫谢恩。”
“这件事,得先和母亲说一声。今儿个我们还在兴致勃勃的讨论那家闺秀适合振枢呢?”庆山公主轻叹道。
安和不同于阿瑶,安和可是正经八百的龙子凤孙,自幼因此聪明美丽,备受宠爱。据说性子安静,可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如此。
庆山公主有些担心,怕府里如今的平静会被打破,再现波澜。
“我去和母亲说吧。”萧启之拍拍妻子的肩膀,他们夫妻多年,心有灵犀,妻子的担心也是他的担心,但既然事已至此,无法转圜,也只能坦然面对了。
第二日,陛下便下旨赐婚了,为鲁王之女安和郡主和永安侯次子赐婚,择日完婚。
因着鲁王的身子,赐婚圣旨来的很仓促,婚期定的也很仓促。可是婚礼却一点也不显得仓促,毕竟是王爷嫁女,侯府娶妇,一切都准备充分,婚礼办得热热闹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