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页

这人嘴两张皮啊,前面他才刚说个体户能不能做生意还两说。

坐在旁边位置上喝啤酒的客人突然间发作:“什么叫不至于?明明是你们赶我们走的。”

中人吓了一跳,秉着和气生财的原则,赶紧道歉:“您别生气,不是说您呢。”

“怎么就不是说我。三山路那家的小花服装店就是我温州老乡开的。京城海城的大商场不让我们温州人承包柜台也就算了,现在你们江州连我们个体户开店都直接赶走,算怎么回事儿。”

曹敏莉微微蹙眉:“不让你们承包柜台?为什么啊?”

大约是因为听到对方自称香港商人,又或者是因为面对女同志,喝得醉醺醺的男客倒是没有在横眉冷对,只没好气道:“能怎么回事?就是商场说他们是国营单位,必须得姓公的企业才能在里面经营。妈的,这么多年了,又活回头了。”

温州人以会做生意而著称,在没改革开放的时候,他们的“鸡毛换糖”就已经小有名气。改革开放之初,接二连三的大事都和温州有关系。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号称80年代乡镇企业的两大模板。

周秋萍生出了兴趣,追问道:“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以她上辈子和温州商人打交道的经历,这些人的脑袋瓜子简直可以说绝了,没他们钻不了的空子,也没他们想不出的招。

那客人却唉声叹气,连连摇头:“能有什么招?打道回府呗,回去找政府。我们在外面被欺负,政府得替我们出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