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页

据悉,当时全国有1亿多人次捐款、捐物,集资总额达7亿元。那一年,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还发起了“寻找北京亚运第一捐款人”的活动,上亿人次的捐款规模,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北京亚运按照中国人“团结就是力量”的惯常逻辑,成就了一曲全民上阵的捐款神话,下面就用一组数字串起那个年代举国办亚运的那份激情、热忱与狂热,数说北京亚运的那些捐款往事。

◆ 16元——北京亚运收到的第一份捐款

16元,这是北京亚组委收到的第一份捐款。年仅12岁的江苏小女生颜海霞在从报纸上看到北京将首次举办亚运会提倡捐款的消息后,从自己仅有的2元压岁钱中省出16元,在不知款项捐向何处的情况下,自行将这些钱寄给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张百发,最终辗转到达了北京亚运会集资部。由此她也成为了向北京亚运会捐款的第一人。

◆ 27亿——全民捐款的数字见证

27亿,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着什么。它是北京亚运全民捐款的数字见证。这是国人一元、一角、一分集中起来的。这里面既有老人把10年积攒下来的养老金捐出来的心血,也有孩子们一袋一袋捐出地毛票与钢镚儿。一笔笔的捐款难见以千、万为单位的整数捐款,但正是这些零碎的尾数诉说着普通大众的捐款热情。

◆ 7亿——北京亚运集资7亿

在赛事过后的统计中,北京亚运各项捐款捐物以及亚运基金奖券的发行,使得北京亚运的集资高达7亿。赛后,亚运会基金会还为捐赠团体和捐赠个人举行了纪念碑揭幕仪式,两座汉白玉纪念碑矗立在工人体育场两侧草坪上。

◆ 2050万——捐出一座体育馆

如今大型运动会的基础设施,哪项不是由国家财政扶持,不是由商家赞助支持。但是在北京亚运期间,国人的捐款力量却能使一座体育馆拔地而起。全国个体户协会当时共筹资2050万,在木樨园建成了一座体育馆,作为背景亚运会的击剑比赛场馆。为此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名誉会长题写了“光彩体育馆--个体劳动者捐赠”的馆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