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扎心,而且是专门朝着刚要从院子里进门的石场长的胸口扎的。
说话的人却跟没留意到他的存在,还在滔滔不绝:“养的乱七八糟,根本不按要求办事。反正卢老师现在也不管后勤的烂摊子了,我也没必要继续忍下去。他们是农场职工,端国家饭碗的,我一小个体户跟他们搅和什么呢。”
石场长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刚才那点儿哀怨老领导不伸手救他的心直接泥牛入海,瞬间就无影无踪了。
看,卢部长给他们打下了多好的基业。
当初农场的养鸡场是大集体,因为效率低浪费严重加上前几年流行承包,农场就把养鸡场也分包出去了。
按道理说,承包就意味着走向市场,要自负盈亏了。
但这批养鸡场的老职工赶上了好时候。首先当时刚接手后勤工作不仅的卢部长找了一堆关系托人引入了生长特别快且产肉率高的白羽鸡,大大降低了养鸡所需要的饲料成本。
再接着,没过多久,鸡的出笼上来时,卢部长又牵头给联系了周经理,定点从农场进货,包圆了养殖户的销售问题。所以他们只需要管好养鸡的事就行,挣的是承包户的钱,却不用操半点儿承包户的心。
但事实证明,人性本贱,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珍惜。国家勒紧裤腰带把自己的老百姓饿的面有菜色奄奄一息,尚且援助出了一堆挑三拣四还理直气壮的白眼狼,何况是他们呢。
承包了的养殖户们没受过市场毒打,享受的全是市场红利,自然就滋生出了计划经济年代人家都求着自己要鸡的优越感,做事荒谬还自觉理所当然。
石场长憋了半天,突然间沉痛地开口:“还不如不搞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