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他说的两国到底是那两个国家。
好在他虽然贪,但贪的有限,又相当富有职业道德,拿了钱就办事,第二天便顺利将贷款申请交了上去。待到第三天,1亿卢布的贷款顺利进了周秋萍的账户。
这回周秋萍给飞机厂下了订单,还是订购三架伊尔-86。但从下订单到飞机交付,走个两三年的流程很正常。所以周秋萍虽然是按照原价标准签订的合同,但她实际上交给对方的定金加在一起只有1000万卢布。
剩下的部分,按照双方合同约定,要分期在不同阶段付清。
周秋萍掉头离开了飞机厂,她其实并不指望能够如期收到那三架飞机。毕竟随着卢布快速贬值,这点钱根本不可能负担得起飞机制造。
只是做戏要做全套,她不愿意节外生枝。
剩下的9000万卢布她本来想换成美金或者瑞士法郎带走,去欧美购买飞机,最好是能从英国银行搞到贷款,趁机再薅个羊毛。
然而摇摇欲坠的苏联对外汇管制十分严格,即便是她愿意塞钱,也没办法弄到美元。看来羊毛没那么好薅。
她在莫斯科盘旋了一个多礼拜,这事还是没进展。最后还是卢振军给她牵了线,联系了家造船厂,给她找了两条船。
这两艘原本都是苏联加盟国订的,原本1990年初就该交付。结果那会儿局势动荡,事情就耽误下来了。
再到后面,不好意思,加盟国直接闹独立了,船东挑了一大堆毛病,拒绝付钱提船,这船就砸在他们手上了。
说来悲哀,这家不管是苏联还是俄罗斯的造船厂同样希望客户能用美金或者瑞士法郎支付,并不欢迎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