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页

反正天高皇帝远,眼不见心不烦,图个自在。

餐厅是开放式的,隔着玻璃窗,所有顾客都能看到厨师或者准确点讲是店员的操作。

他们拿出来的菜都是半成品,直接在锅里二度加工就行。调料放多少?加热多长时间?都是固定的。

炒锅旁边有个大锅,盖子打开之后,一碗碗的菜端了出来,热气腾腾地就送上桌。

周秋萍瞪大了眼睛,赶紧追着问:“这是什么?”

她怎么感觉像小碗蒸菜啊。

卢振军哪搞得清楚,不过跟着录像带一块寄来的还有情况说明,或者说是开业小结报告。

里面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的确是小碗蒸菜。

这是很久之前,大概是周秋萍刚开始搞餐饮的时候,曾经委托李工的车间找过一个电脑控制的蒸锅,目的就是批量生产小碗蒸菜。

中餐里最方便标准化口味的烹饪方式之一就是蒸,固定好原料,固定好调料,固定蒸的时间,那么完全不会做饭的人也能端出一桌味道不差的菜。

但当时因为李工试验的不成功,这个全自动化蒸锅就搁浅了,后续她也没跟进。

可不曾想,高进明并没有放弃。

现在他儿子女儿都毕业出来工作了,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他接了任务去布达佩斯,听说要搞标准化餐饮,他就想到了蒸菜。

东欧别的不多,钢铁特别多,重工业发达呗。他自己有技术,又有现成的工厂可以试验,就把这个全自动化的蒸锅给弄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