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者,能够被人们知晓的原因在于,骥星河在战斗的过程中,一边听从着凯迪林的指挥进行着战斗,一边还在不停的说出他的预判。
他的声音凯迪林听不到,但接入了他视角的所有机甲战士都能够清楚的听到。
并结合凯迪林做出的‘错误’选择,以及帝国机甲的阵型和动向,确定骥星河做出了比凯迪林更为精准的预判。
所以此时此刻,以及之后的一些时间里,不止是罗维奇一个人觉得凯迪林很蠢。
等会。
对凯迪林产生羡慕嫉妒恨这种情绪的罗维奇,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从旁观者的视角也看不懂骥星河的精准预判,那身处于战斗中的凯迪林,又怎么可能做出和骥星河一样的精准预判呢?
我骂凯迪林蠢货的同时,岂不是也在骂自己?
罗维奇突然有些尴尬,而后排除杂念,潜下心来开始认真的观看和分析。
这一认真,相当于站在上帝视角的他,在听到骥星河说出来的预判时,就逐渐有了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
然而罗维奇这样的机甲战士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接入了骥星河作战视角的机甲战士,只觉得骥星河的预判精准的莫名其妙。
他们想不明白,所以他们越发的感觉,骥星河的强大如渊如海。
与之相对比的凯迪林,在他们心中的位置,自然而然的开始下落。
但凯迪林真的不行吗?
带着骥星河的凯迪林,选择了追击他们遭遇的第一个帝国机甲编队。在已经击破了其中十六架机甲的情况下,他们仗着机甲的性能优越性,又击破了四架逃命的帝国机甲。
而后继续下令追击。
这是两次追击,因为第一个帝国机甲编队的逃兵们,已经和第二个、第三个帝国机甲编队完成了汇合,凯迪林和骥星河需要面对的帝国机甲数量,暴增至七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