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页

而同样这一年夏,就在殷胥收到那杆毛笔的那段时间,长安城内外也陷入了惊慌。

关中发生了几十年没一次的大旱。

关中平原粮食产量一直不高,再加上中心城市长安本来就有大量人口聚集,早有几次出现小范围的灾祸,就能让长安粮价飞涨,导致连官员都不得不将家族搬至洛阳,只一人居于长安办公。

这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问题,自高祖立国,黄河的流量就逐年减少,如今穿过长安的渭水,甚至河面窄到漕运的船只都进不来了。再加上早些年长安附近的树木都被砍伐过于严重,这两年商业更发达,长安人口激增,长安附近增加小麦的种植,土地愈发干旱。

漕运都要中断,就算十几年前从长安到洛阳的河道修建好,也因为水量无法大船运量,朝廷正式向圣人提出,暂且搬去洛阳一阵子。

自然也有人反对,认为洛阳距离叛军较近,且四周多是平原地带,少了潼关、三门山这样的天险,若是叛军反扑,洛阳一旦被攻陷,圣人可能就要不得不再逃回长安。

另一批人却认为却觉得如今叛军已经渐渐势弱,一年多都没能再多进一步,洛阳附近又有重兵把守,怎可能轻易沦陷。显宗就曾经在洛阳理政三年之余,当时也是因为长安附近的旱灾而不得不离开,长安如今早已不能承载如此多的人口。

殷胥却斟酌了许多。

洛阳没有长安城大,但是目前位于运河交汇处,长安胡商众多,洛阳则汉商聚集,四周又是主要的粮食产地,纵然是发生了旱灾,也可从淮南道附近运量而来。

可先在洛阳城内暂居一段时间,命人治理河道,尽力恢复渭水的畅通。

只是,他自然不会说听到这提议他的第一想法,便是自己能够离崔季明近了一大步。

若是让别人知晓,怕是要破口大骂他是昏君,最终殷胥前前后后考虑了许多,再加上如今长安城的形势之严峻,决意今年夏末,暂居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