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江水眠、杜先生,还有场上几位练武的军阀,都笑不出来。
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对招,只有见缝插针的一击必胜。
这是两个人在依靠改变中线寻找机会攻击对方。
中线理论在全世界各地的兵器械斗中都有存在。双手单兵的械斗中,攻击与防守都只用一把武器,所以像拳击那样一手防御,一手摆拳、挥拳的外线攻击,基本等于自杀。你选了拿刀从左外线挥砍,对方选了另一边进行攻击——结果只能是两个人都开膛破肚。
所以每一招攻击,要保证防御再进行攻击。
也就是说,你需要从中线出手,撞中对方的武器,然后使得对方的武器偏离后,无法防御且无法攻击你,你再同时击中对方的身体,才能称之为成功的攻击。
所以说什么单手横枪在身侧去攻击对方,或是一手持大刀斜搭在身侧,这样的攻击起点,纯粹就是外行人耍帅。你从身侧攻击到对方身体中间,和对方从中间攻击到你的中间,哪一个更快更顺力,有脑子的人都知道。
宋良阁与栾老所选择的兵器,致使他们都要从中线进行攻击,在一条攻击线路上狭路相逢。每个人的选择都少了许多。说句听起来颇没有神秘感的原理,就是打时间差。
在对方攻击没有收回,动作因惯性向后或向前的瞬间,攻击对方。
拼力气,拼反应速度,拼中线在他人攻击下的稳定性,往往是长兵对战的主题。
就算是一直没有怎么练过马步的江水眠,在学枪与学朴刀的时候,也必须长时间的扎马步。练得就是中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