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巡哨隋军越来越多,点燃了火把,一名校尉奔上,打量这支送粮土人队伍,都是普通马车,约几十名赶马车男子,穿着各式各样,校尉又看了看马车,马车上一半是粮食,一是精细草料。
“你们是哪里人?”
一名四十余岁男子上前,说一口浓重的当地土话,“我们就是附近农民,周围几座村庄,听说隋军到来,便凑些粮草送来,只恳求隋军的作战不要波及村庄。”
校尉沉吟片刻,点点头,“多谢你们好意,只是现在战争期间,你们不可靠近大营,粮草就地卸下,我自会把你们的要求转给主将,你们速速离去。”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二十六章 柴绍心机
农民们卸下粮草,告辞走了,不多时裴行俨闻讯赶来,他仔细看了看地上一堆粮草,也就是几百石粮食,不过饲料不错,都是精饲料,约一千余担。
隋军的轻装而来,多余的马匹都用来托运帐篷,他们带的粮草确实不多,只能维持三到四天,所以这些粮草来得正是时候。
裴行俨立刻令道:“把粮草运回大营。”
这时,一名郎将提醒道:“将军,这些粮草来历不明,防止有诈。”
裴行俨点点头,他的斥候巡视周围,也没有发现哪里有村庄,这些送粮的村民确实来得莫名其妙。
他随即又下令,“命粮曹仔细查验这批粮草。”
千余隋军士兵牵马出来,将粮草运回了大营,一个意外的出现倒提醒了裴行俨,他再次下令,士兵休息不准卸甲,武器不得离手,战马不得离帐。
……
山麓一处险峻之处,柴绍正眯眼眺望山下隋军大营,他也很期盼隋军大营出乱子,如果是那样,正遂他所愿。
人总是在慢慢成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心态,改变心思,当年的柴绍单纯而热血,在修汾阳宫时被杨元庆耍得团团转,甚至还差点丧命。
但此时的柴绍已经三十余岁,成为大唐高官,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使他的内心也渐渐成熟,开始有了城府,有了心机,懂得用各种手段谋取自己的利益,当然,他更懂得回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