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

田蓝笑得眼睛都弯了:“没错呀,要是以前的航海人员知道这个办法,他们也不会得坏血病了。他们在船上自己种菜就足够一船的人吃。”

她热情地鼓励新人们,“加油吧,你们来这儿所做的一切,农场的人都看在眼里呢。表现好的同志,团组织当然会主动吸收。就连军长都跟我们说,让团员也主动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最艰苦的地方做最伟大的事业,就是我们最好的表现!”

周围的农场职工鼓起掌来,也跟着鼓励新丁:“没错,我们宁甘农场不管你们来自天南还是海北,但凡表现好的,我们都不会看不到的。”

他们是热情地鼓励了1966届的知青,却是往1965届的知青心窝子上扎了一刀啊。

自古都是应届最容易吸引老人的目光,要是1966届的知青表现好,那后面入团入党,农场肯定优先考虑他们。1965届的人还不能说什么,因为机会已经给过你们了,是你们自己不珍惜呀。

新人总是一批接着一批,就算老职工们管你们叫能娃娃,那你们也不能自己把自己当成一辈子的娃娃呀。

65届的知青立刻感觉到了生存压力,他们现在跟66届就是竞争关系。看看老职工现在的态度,但凡他们把表现的机会让给了新人,等他们回来时就等着吧,人家肯定都不认识他们了。

不行不行,他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安然睡大觉,否则就成了龟兔赛跑里头的兔子了。况且66届的小孩也不是乌龟呀。

看看这帮家伙,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样子,简直脸上就写着“你们赶紧滚蛋,别耽误我们建功立业”。

大家暗地里交换眼色,很快就达成一致,纷纷表态:“我们也去戈壁滩种菜,人多力量大,早点成功,就能早点造福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了。”

对,必须得留在农场,否则表现的机会都被66届的人抢走了,就没他们这帮老知青下脚的地方了。

谁知道他们一积极,田蓝居然没有痛快地一口答应,反而挺为难的:“那我也得问问团里,一开始就没考虑你们。现在你们改主意了,那不一定能安排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