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头巾妇女被她俩一唱一和挤兑的找不到话来回,只能悻悻道:“这是上工还是上学啊?”
“半工半读,学习和工作相结合不一直是我们的方针吗?”田蓝已经规划好了,“这个寒假来娣先上工,等到开学了。每天早上晨读之前,她要过来干活。中午放学直接过来干两个小时。晚上也一样,干活干到八点钟。把时间都用起来,算她5分工。”
“蓝头巾”一开始只是挂着脸,后面听到5分工,她就接受不了:“我姑娘在生产队还7分工呢。咋到你们这儿就变成5分了。”
“因为她没文化啊,小学都没上完。”田蓝君子坦荡荡,“我们要的就是中学生,对她已经是破格了。不愿意拉倒,直接走人。”
她的态度如此强硬,到让“蓝头巾”不敢再啰嗦了。
主要是以前她吃过知青的亏。这帮知青无法无天,惹毛了他们,他们真能在你脖子上挂着牌匾,硬压着你去游街。
偏偏公社和大队都惯着他们,只会和稀泥,根本不替他们贫下中农撑腰。
“蓝头巾”没法子,只能咬牙先答应:“好,我就让她上学。”
哼!先把女儿塞进糖坊赚钱。等这帮知青回城了,要怎么来,还由得他们?
她在心里算账,糖坊酒坊生意这么好,都是集体的。钱也是给大家的。就算只有五分工,那来娣一天差不多也能挣一块钱,一年365天,那就是365块。10年下来,可不是3650块钱了吗?
有了这钱,她还怕盖不了房子,讨不到儿媳妇?
况且等知青们走了,来娣还上啥学啊?恁大的姑娘,不嫌丢人嚒,当然得一门心思地上工,肯定能拿10分工。乖乖,到那个时候,3650块钱的两倍是多少来着?反正是很大一笔钱。再加上她嫁出去的彩礼钱,说不定也是万元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