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松口气,杨国忠也松了口气,现在他还没将朝廷上下都握在自己手里,御史台那些人抱团太厉害,他一直插不进去手。
所以御史才敢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参李谈,杨国忠之前刚跟李谈保证中枢这边不会拖他的后腿,结果转头都被打脸,他都快恨死了。
李谈回来也好,正好琢磨一下怎么收拾这些言官,或者将他们都赶出去,换上自己人。
杨国忠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对李倓十分有信心,觉得李谈回来倒霉的肯定不是他自己。
别提他,就连已经忍不住要出手的太子李亨和广平王李俶都觉得稳了,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先按住这些御史让他们别蹦跶,然后等李谈回来让他自己搞定就行了。
相对于这些人的放松,御史台简直要紧张死了。
谁也没想到几封奏疏就将李谈给引了回来,明明之前根据分析觉得他今年肯定要在鄯城那边度过,防止吐蕃突袭,结果谁能想到人家打赢了呢?
之前这些御史只知道李谈打赢了,他们就开始想办法要将李谈留在那边,准备上疏表示既然已经招惹了吐蕃,那不是你想走就能走的,吐蕃不会放任你离开。
潜台词依旧是李谈没事儿闲的挑起战争,本来双方都相安无事许久的。
结果这封奏疏还没送上去,他们就收到了第二个炸·弹——宁王不仅要回来,还要献俘。
而献俘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这个资格的,当然合合折和另外两名副将肯定是有这个资格。
御史们是在大朝会上知道这件事情的,听到之后他们就一阵后怕,幸好这封奏疏还没送上去。
于是一个个的都努力将奏疏往袖子里塞了塞,生怕被人看到似的。
李亨站在朝堂上看着这些御史一个个安静如鸡,没有了之前那上下串联一蹦三尺高的样子,不由得心中冷笑。
一群欺软怕硬的怂货!
李亨对于御史们也是不满意的,这些御史也没少参他,当初远安郡主或者说远安公主远嫁黑水都督,他心疼女儿在国家准备的陪嫁份额之外,又给塞了不少东西,生怕女儿到那边吃苦。
结果这些御史就参了他一通,还差点让李隆基怀疑他上下串联收取贿赂,要不然怎么有那么多钱财陪嫁给女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