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田间的时候,也能听到欢声笑语。
在距离长安如此近的宁州,百姓能够这样安稳,别的不说,至少在安民这一方面,宁州刺史做的的确不错。
到了宁州府之后,李谈特地观察了一下,发现宁州刺史倒是没做那些官样子,整个宁州府呈现出来的就是最原始的风貌。
看上去的确比原州要强上许多,宁州刺史敢改变主意大概也是有底气的。
更让李谈惊讶的是他到了宁州休息了一天之后,宁州刺史直接就将所有的政务上交,堂堂一州刺史,愣是把自己定位成了司马长史,抢了这两位的活。
司马和长史大概都得到了提醒,一个个见到李谈怂的跟鹌鹑似的,一个字都不敢多说。
不过李谈也不是抱着找茬的心来的,在看让人看了一下宁州的政务差不多之后,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之所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是因为宁州从上到下也都不是清官,多多少少都会有贪渎的情况,只不过这些人比较有分寸,在李谈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
而且这些人又没有因为贪渎而丧心病狂的不管百姓死活,反而百姓过的还挺好的。
宁州刺史甚至将自己的规划跟李谈说了一下,一看这位就也是有野心有抱负的,想要将宁州建设的更好一些。
然而不幸,遇到了战乱,所有的事情都只能搁置下来,府库的钱财都要用来征兵。
对于征兵,李谈还是很感兴趣的,征兵的方法和规定很能反映出一个地方行政长官的眼界。
贾刺史见李谈对征兵感兴趣,便小心翼翼说道:“募兵已经开始,标准我也提前制定,还请殿下过目,若是有不妥之处,我等再修改便是。”
他是身后的长史跟司马连忙跟着点头,那怂样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一州司马和长史。
李谈也没时间跟他们计较这个,他心里也在嘀咕——他的形象这是被传成什么样了啊?
他一边嘀咕一边看了一眼手上的这份募兵的规则,说实话,宁州刺史的确是有良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