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陛下息怒,虽然吐蕃对我大唐不敬,但现在实不是开战的好时机!”看到那帮武将发疯,房玄龄怕李世民脑子一热也跟着发疯,所以急忙跳出来劝道。

“房大人所言甚是,前年与吐谷浑一战,已经将我大唐国库消耗大半,现在我大唐空有大军,却无钱粮相助,实不易轻启战端!”魏征也站出来说道。其他大臣也都是纷纷劝诫,除了那些武将外,几乎没有人赞同开战。

李世民咆哮了几声后,也知道现在不是和吐蕃开战的时候,不过心中的这口恶气出不来,不由得愤愤地说道:“吐蕃小儿欺人太甚,和亲之事休要再提,另外撤消与吐蕃的边市,禁止吐蕃人进入我大唐境内!”

房玄龄看李世民已经打消了开战的念头,所以他也就不再坚持,虽然取消互市对大唐也有损失,不过对于连铁器都不能自给的吐蕃来说损失更大,倒也算是一个出气的办法。孔颖达这个死硬的老头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好友于志宁拉住,长孙无忌从李愔他们进来后就一直没说话,眯着眼睛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本来一次好好的早朝,被李愔他们搅得一团糟,李世民也没有了议事的心思,一挥手就要退朝。可正在这时,金吾卫校尉尉迟宝林来报,说吐蕃大使在城中闹事,现在人已经被他们抓了,现在来请示该如何处理?但却只字没提吐蕃人全都被打的晕死过去的惨状。

李世民正在气头上呢,大声咆哮要人将这些吐蕃人全部押入天牢。尉迟宝林大声应喏,然后倒退着出去了,不过出去的时候却没忘偷瞄李愔他们这些人一眼,程怀亮则暗中冲他竖了个大拇指。尉迟宝林这家伙也是经常和程怀亮这帮人混在一起的,上次在五王宴上李愔也见过,不过他身为金吾卫校尉,今天又刚好他当班,所以就没能去赴宴。没想到今天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刚好能让他帮上忙。反正他也不用担什么干系,毕竟他只管抓人,又没有人问他被抓的人受没受伤,就算以后追究起来也追究不到他的头上。

处理了吐蕃人后,这早朝也就散了,李世民点了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等几个文武重臣的名字留下来。程怀亮他们这些‘伤员’也都有人照料,李恪和李愔本想随着大部队一起撤的,但没想到被李世民点到了名字,不顾两人的如此‘严重的伤势’,竟然将他们两兄弟也留了下来。李愔心中暗叫不妙,估计自己这次要糟?

第三十二章 吐蕃之议与修路

等文武大臣都退出去后,大殿上只剩下李世民和被他点名留下来的这些人。李愔现在还躺在担架上呢,刚才还有李景恒、燕北那些人做伴,所以倒没觉得什么,可现在就剩他一个人躺着了,想站又不敢站,躺着又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注意在自己身上,那种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

李世民让李恪和李愔留下来,却再也没理他们,而是径自对李靖等人说道:“吐蕃现在羽翼已丰,又对我大唐向来无礼,今日吐蕃大使被这些小辈殴打,以吐蕃以往的嚣张作派,肯定不会咽下这口气,诸卿以为该如何应对?”

“陛下,吐蕃骄横已久,我大唐在此事上又万万不能退让,所以微臣料定,日后必定兴兵侵我大唐,所以还望陛下早做打算。”房玄龄首先出来说道。

“房相所言不错!”卫国公李靖也站出来说道,“若是吐蕃兴兵,有很大的可能从剑南道进军,那里属于大唐南疆,兵力本就薄弱,而且那里又临近南方六诏,这六诏除了南诏外,其他五诏都与吐蕃交好,更利于吐蕃出兵。”

“嗯,两位爱卿所言有理,看来我大唐要做好与吐蕃动武的准备了。”李世民的头脑也很清醒,对于房玄龄与李靖的分析十分赞同。躺在地上的李愔对李靖更是佩服无比,他记得吐蕃与大唐的第一次交战,就是在四川的松州,那里的确离吐蕃和六诏都很近。

“侯卿,你做为兵部尚书,就由你来介绍一下吐蕃现在的情况!”李世民沉吟了一会,转头又对侯君集说道。侯君集时任兵部尚书,收集敌国情报这一块属于他的职权范围。

“是,陛下!”虎目鹰鼻长相凶狠的侯君集站出来说道:“吐蕃位于我大唐西南,与我陇右道中间只隔着一些羌人部落,其国东北就是吐谷浑,东南便是六诏。吐蕃现任赞普名为松赞干布,是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继位后,将都城由山南匹播城迁都于逻些,兼并了苏毗、羊同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浑,取得其旧地,实力强盛之极,虽然比不上全盛时的东突厥,但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敌人……”

侯君集对着殿上的众人侃侃而谈,主要从军事方面介绍了一下吐蕃的情况。李愔大概听了一下,心中对大唐的情报系统十分的失望,本以来能听到什么绝密的情报?谁知道侯君集讲了半天,都是一些关于军事方面的信息,比如吐蕃军力几何?军队战力如何?主要将领是谁?兵力分布的大概情况等等,至于国内民生、政治、经济等方面,则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