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呵呵,梁王殿下谬赞了,老夫哪里称的上军中第一人?”李靖抚须微笑道,上次五王宴后他倒没怎么留意李愔,今日经过他仔细观察之后,心中却是大为惊讶,无论是风度、气质、见识,在他见过的年轻一辈中几乎无人可比,甚至连他一向看好的李恪,现在站在李愔身边也像是个陪衬一般,这哪里还是以前那个纨绔皇子?

“哈哈,药师客气了,谁不知道你用兵如神,若不是得你与众与卿家相助,哪里有我大唐现在的兴盛?”李世民也笑着说道,顺带还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夸了一遍,然后又转头看向李愔说道,“愔儿,你还是快把那个什么‘高原反应’大概讲一讲,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是,父皇!”李愔躬身道,“所谓高原反应,其实简单来说,主要还是因为吐蕃地处高原,空气比平原地区要稀薄的多,像我们这些生活在平原上的人,贸然进入高原地区后,身体必然会产生一些不适,其实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只要多适应一段时间就没事了。”

“这……竟然如此简单?”侯君集一脸的不可置信,为了搞清楚这件事,他们兵部可是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但最后得到的仍然只是一个鬼神之说。

这时英国公李绩也忽然站出来说道:“经梁王殿下这么一说,这点倒让老夫想起年轻时,我曾去高山上拜访友人,但没想到刚去一天就病倒了,一开始症状倒和侯大人所言相差无几,后来病情加重差点死掉,我那位朋友急忙将我抬下山,休养了几天竟然自己好了,估计那次就是高原反应吧?”

“没错,只要是超过一定的高度,常年生活在平原地带的人进入之后,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不过有人的反应很微弱,甚至本人都没有察觉,有些人则反应强烈,如果不及时处理,甚至有性命之忧,在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像英国公一样,迅速的回到平原地区,休息几天就没事了。”李愔再次说道。

“好!”李世民拍案而起,“如果真如愔儿所说,那么我大唐只要在吐蕃寻一驻地,派军队先适应那里的气候,到时何惧区区吐蕃小儿?哈哈哈~”

估计是想到了以后马踏吐蕃的壮举,李世民是仰天大笑,一吐胸中的闷气。下边的文武群臣也是议论纷纷,特别是那些武将,大部分人脸上都带着喜色,这下终于又要打仗了。而文臣则大都皱眉思索,似乎是在衡量与吐蕃爆发战争的得失。不过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这时看向李愔的目光却都带上了一丝敬佩。

人群中的长孙无忌一直冷冷地看着李愔,直到这时才突然开口说道:“陛下,吐蕃兵力虽盛,但对于我大唐来说,也只不过是群土鸡瓦狗,但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在剑南与吐蕃兴兵,首先就要解决粮草的问题,剑南道处于吐蕃和六诏的夹击之下,那里虽然富庶,但交通闭塞,无法支撑太多的军队驻扎,如果两军相峙,对于我大唐来说极为不利。”

长孙无忌的话你是一盆当头倒下的冷水,立刻让李世民清醒过来。剑南道包括了后世四川盆地的大部,以及云南、贵州、甘肃的一部分,四川盆地虽然富饶,可是却被群山怀绕,再加上那里多雨,道路极为崎岖难行,大唐的军队想要进入那里,估计耗费极其庞大。

李世民沉吟了一会,忽然转头向房玄龄问道:“房卿,我记得前年,剑南组织民众大修道路,现在交通状况可有改善?”

“这……”听李世民提起这件事,房玄龄就是一阵苦笑,“陛下,前年剑南的确组织数十万民众修路,可是南方多雨,刚修好没多久的道路被雨水一冲,就立刻变得泥泞难行,现在已经荒废大半,多数地方根本无法通行。”

古代都是夯土为路,最怕雨水冲刷,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倒是用砖石铺路,可这只是一条大街,如果将大唐的道路都用砖石铺上,估计就算是大唐政府破产也修不完。

“咝~”听到房玄龄的话后,在座的众人都是倒吸了口凉气,数十万民众修建的道路,竟然不到两年就全部被雨水冲毁,以前他们只知道南方多雨水,但没想到竟然如此厉害。

李靖这时又站出来说道:“其实长孙大人太过多虑了,吐蕃与我大唐相比,无论哪方面都要差上许多,所以老臣料定,这次就算吐蕃兴兵侵我大唐,绝对只是一次试探,不敢与我大唐决一死战,所以我大唐只要派一支精兵,打掉吐蕃的气焰,之后吐蕃必定退兵。”

不得不说李靖的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大势,吐蕃人绝对没有的胆气与实力与大唐死战,所以吐蕃与大唐的第一战,注定了只是一场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