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只是一篇白话报道,但是放在大唐这个年代,却无疑是在大唐文坛和社会中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首先是不少顽固的文人士子,纷纷指责李愔和李治用这种白话文书写文章,简直是有辱斯文,而且两人身为皇子,竟然无聊到关注一个寡居女子的生活,不但有辱皇家体面,甚至还有伤风败俗之嫌。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指责,事先李愔根本没有想到,毕竟他一向都是个俗人,平时只对开工厂赚钱感兴趣,以前虽然也偷过几首诗词充才子,但那只不过随兴之举,根本没放在心上,对大唐文学界根本没有任何了解,更没想到白话文的出现对大唐文坛所产生的冲击。
不过虽然指责他和李治的人不少,但是力挺他们的也有不少人,这些人除了平时和李愔利益相关的人外,另外还有不少开明的文人士子,前面的人就不说了,那些年青的文人士子之所以支持李愔,主要就是被文中的内容所感动,毕竟这种新颖的文学形式,将一个吃苦奈劳的少妇形象给写活了,只要是认真地看过这篇文章的人,无不被张刘氏的坚忍不拔所感动,而这也让他们对这种文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另外在李愔的支持者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富贵之家中的女子,这些女子无论婚否,她们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平时也都颇有才学,比如文心就是她们中典型的代表。
这些女子平时极少外出,消息十分闭塞,只有趁着偶尔的诗会或宴会等聚到一起,才能从其他人口中得到一些外界的消息,而报纸的出现,则为她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门,所以大唐日报的读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样的贵族女性。
大部分女人都是感性动物,当她们在报纸上看到对张刘氏的报道后,同为女子,自然所受的感动也更深。而且她们不像那些老学究,大部分人都不怎么在乎白话文有辱斯文的事,她们只知道,自己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一个女性的坚韧与自强,更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两位皇子对女性的尊重与赞美,所以无论从哪方面,她们都是李愔和李治两人的坚定支持者。
支持与反对的人都有,平时聚到一起,自然免不了争论,反对者说白话文有辱斯文,支持者则说白话文通俗易懂,反对者说白话文语言罗嗦、占用纸张,支持者则说白话文描写详细形像、表达准确……这种争论有时还会升级成为争吵,有些火暴性子的,甚至还会为此大打出手,大唐文人可不是后世的文弱书生,有不少人都是剑术或刀法高手,打起架来可比小混混斗殴强多了,因此一时间长安文人士子之间火药味十足。
幸好有不少聪明人想到了大唐日报,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纷纷撰文投稿,将争吵的阵地转移到报纸上去。有了他们的带领,所有人都醒悟过来,一时间报纸接到的投稿量大增。不过在开始的时候,支持李愔的文人士子毕竟是少数,根本招架不住反对者的攻击,局面呈现出一面倒的局面,不过这种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另外一股生力军的加入,很快将局面给扳了回来。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开放私人办报
看到这种情况,大唐勇敢的贵族女性们终于站了出来,用自己的纤纤玉手写出一篇篇文章,纷纷向报纸投稿。虽然她们身体娇弱,但是语言却极为犀利,不但指责那些反对者食古不化,而且冷血无情,只顾着对文体发难,却丝毫没有看到文中张刘氏一家的孤苦无依,如此舍本逐末之举,简直是让她们这些小女子感到齿冷云云。
大唐是个开放的年代,虽然初唐的女子还没有盛唐时的彪悍与奔放,但在作风与行事上,却已经有了几分雏形,一个平时在家中娇怯怯的豪门小姐,很可能就是在报纸上将老夫子骂得狗血淋头的彪悍作者。而正因为这批娘子军的加入,立刻让支持李愔两人的力量大增,很快就与反对者斗了个旗鼓相当。
不过就在双方论战之时,讨论的焦点从一开始的白话文之争,慢慢的开始向其他方面波及,比如就有人将战火烧到工商业与农业的人口争夺上来。因为李愔文中除了讲述了张刘氏一家的经历外,还重点介绍了张刘氏进工厂前后的生活对比,极大的赞扬了工商业发展对社会做出的积极一面。
对于这一点,许多世家子弟出身的士子自然是极为不满,因为这已经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借着这次机会,许多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极力夸大工商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大唐各个新兴的工商业主们也终于坐不住了。
工商业是个来源很复杂的新兴阶级,除了原来就以行商、做工、开矿等职业为生的工商业主外,另外还新加入了其他阶层的人,比如少数抓住机会或通过自身努力,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人。不过现在占据着工商业主最主要地位的,正是被李愔拉下水的大唐新兴贵族,新兴贵族们把持着朝堂上的核心权力,读书人无论是科举还是做官,都需要这些新兴贵族们的推荐,这也就造成了,在每个新兴贵族门下,都汇聚着大量的读书人。
当这些新兴贵族看到自己所依赖的工商业受到攻击后,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纷纷发动身边的文人开始反击,虽然这些文人也有自己原本的立场,但是面对关系到他们仕途的大唐贵族,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迎合,因此一时间支持李愔者声势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