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页

这天一大早,小九又来找崔二一起出去,虽然这几天没找到什么可以果腹的东西,但却又不得不出去,毕竟还有一整个冬天要熬过去,只凭家里存的那点东西,最后只能饿死。

“二哥,今天咱们去哪?”从崔二家里出来后,小九有气无力地问道,连着几天只吃草根,让他本来就瘦小的身子看起来更加单薄,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跑似的。

崔二也是一阵头痛,周围能去的地方都去了,那些能填肚子的东西早就被人挖光了,现在去了也是白去,最后想了半天,崔二叹了口气道:“咱们还是去北边山里碰碰运气吧,那里树林多,看看还有没有被人漏掉的树皮。”

小九一听撇撇嘴,北边山里的树的确多,但是人去的也多,树林里能吃的树皮早就被人给剥光了,去了估计也是白去。不过小九虽然这样想,却又不能不去,毕竟他心里也存着碰一下运气的念头,说不定就能找到点什么吃的东西。

不过就在两人刚走到城门口时,忽然发现门口旁边聚集着不少人,这些人围成一个大圈子,中间隐隐还传来一个人的高声说话声,两人都感觉有些好奇,禁不住也围了过去。

“各位新罗的百姓们,我们是大唐登州的商人,是奉了我们齐王殿下的命令,来金城这里招工的,而且我们也知道,大家的粮食不够吃,所以这次招工的情况有些特殊……”

崔二和小九刚挤进去,只见中间一个穿着唐人服饰的商人用十分熟练的新罗话高声喊道,两人仔细听了听,发现这里是个大唐来的商人在招工,而且是以粮食做为报酬,只要有人愿意跟着他们去干活,他们就会在金城给予工人家属相应的粮食,至于工人本人,则是管吃管住,而且若是在干活时受伤或丧命的话,还有相应的补偿,算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听到这个商人对招工的许诺,四周围观的人都十分意动,毕竟在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月,只要能有口吃的,他们几乎什么事都愿意干。只不过意动归意动,在大唐的商人讲完后,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应征,这主要是大唐商人的名声实在是太糟了,当初有不少捕奴队在新罗境内捕奴,到现在都没有消停,所以他们担心这是唐人的诡计,用一点粮食把他们骗出新罗,然后当成奴隶卖掉。

看到这种情况,人群中间的唐商也有些着急,他平时也经常往来新罗与大唐之间,自然知道大唐商人在新罗的名声不好,想招人的确有些困难,不过幸好他上头还有位英明的齐王殿下,对这个问题早就注意到了。

“各位金城的乡亲父老,这次我们的招工是我们齐王殿下与女王殿下共同商量出来的结果,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新罗国内的饥荒问题,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而且我们现在也没办法招工,若是大家想要家里人吃上招工换来的粮食,必须要先去新成立的户籍管理处登记户籍,然后取得户籍凭证后,再按各自的想法,拿着凭证到不同的商人那里报名,报名后就可以领到粮食了。”大唐商人再次笑呵呵地说道。

听到这些话,周围所有新罗人的目光一下子炽热起来,他们不相信唐人,但是对于女王还是十分相信的,因此听到这是女王与大唐的齐王商量出来的办法,而且中间又要经过新罗朝廷,立刻使得他们对这次招工信服了不少。

“大唐商人,若是我们应征的话,你们每月能给多少粮食?”终于有人开始询问道。而这个问题也是所有新罗人都关心的问题。

听到有人询问,商人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个粮食的多少因人而招工不同而定,比如拿本商行来说,我们招人是要到大唐建造一座名叫上海的新城,平时干的都是体力活,所以招工的都是十八到三十六岁之间的壮劳力,每人每月二十斗小麦。”

“哇~”一听每月有二十斗,而且还是小麦,立刻引得下面一片喧哗,二十斗小麦最少也有二百斤粮食,这么多粮食足够一家四口人吃上饱饭了。

而看到这些新罗人兴奋的样子,那个大唐商人却是在心中暗自鄙视,一斗粮食在大唐才卖五文钱,陈粮的话价格更低,哪怕加上运到新罗的运费,顶天一斗也才七八文钱,也就是说,这些新罗人的工钱才一月还不到两百文的工钱,这要是放在大唐的话,连个扫地的都雇不到。

崔二也十分犹豫,他们一家七口,除了他还有六口人,不过这六口有三个孩子,若是他一人跟着唐人做工的话,倒是勉强够一家人吃上饱饭,不过他又想到要远离新罗去大唐时,却又有些不放心,毕竟家里就剩他一个男人了,万一有个什么事的话,连个顶事的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