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页

本来李世民还想故伎重施,也把李承乾给送到李愔那里,但是李承乾毕竟是太子,身份不是李佑可比的,李世民的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刻遭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对,认为废太子不能离开大唐境内,以免再出什么事端。不过李世民的脑子转的倒挺快,大臣不让把李承乾送到李愔那里,结果他立刻改口,把这个大儿子发配到正在兴建中的上海,那里是大唐的国土,而且现在归李恪管理,以前又是一片荒滩,发配到那里也勉强说得过去。

随着李承乾被发配到上海,整个谋反案也终于落下帷幕,不过这件事虽然结束,却是另外一件事的真正开端,那就是太子之位究竟该由谁继承?

本来这个问题好像并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当初就属李泰和李承乾争位争的凶,现在李承乾被贬,那么太子这个位子,理所应当落到李泰头上,至少李泰本人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事情并不像李泰想像的那么简单,李承乾被贬后,虽然他百般表现,父亲李世民也的确有立他为太子的心思,但是朝中的文武重臣却与他的关系不太好,对魏王接替太子的位子都不太满意,虽然李世民身为皇帝,但太子日后还要靠这些臣子辅佐,所以这些臣子们的意见也十分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李世民对是否立李泰为太子一事上,表现出几分犹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朝堂还是民间,对于再立太子的事也都是议论纷纷,而且大部分人竟然都提出将远在泗沘的李愔召回来,由他接任太子,毕竟相比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哥哥,李愔无论在哪方面都比他们要强的多。

虽然当初李愔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争位,但现在情况特殊,将他召回做太子,不但可以得到大部分豪门贵州和百官的支持,而且连民间也会鼎力支持,可以说只要李愔一回来,现在因太子谋反而动荡的朝政和人心就会立刻安定下来。

李世民对于召回李愔的建议也十分心动,毕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众多儿子之中,李愔无疑是最适合接替自己的人。但是他也知道,李愔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很可能对这个太子之位并不感兴趣,哪怕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主动要求,他也可能会拒绝,所以李世民对此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早在太子谋反事发的第二天,得到消息的王子豪就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通过飞鸽传书,远在泗沘的李愔也很快接到这个消息。只不过他在接到这个消息时,却是忽然长叹一声,语气幽幽的低声道:“大哥啊大哥,看来你还是没能逃过历史赋予你的使命!”

第四百零四章 李愔的态度

金秋九月,正是湖中鱼肥之时,泗沘城王宫的后苑之中,坐落着几池面积不小的湖水,这段时间没事之时,李愔就会驾着小船,在湖面上垂钓,以前他钓鱼的技术极差,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与学习,倒是上涨了一大截,再加上湖中鱼也多,所以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殿下,这湖中的鱼虽多,但是与长安王府内的那个小湖相比,却还是有些差距,至少王府里的鱼要比这里肥的多。”王安将一条上钓的鲤鱼取下,一边放到旁边的水桶里一边笑着对李愔道。

王安将倭国的大体局面稳定下来后,就将剩下的事交给其他王府官吏了,毕竟李愔现在地盘扩张太快,日后还会有更多的地方需要人管理,只靠他和陆洪、赵复等几人可管不过来,所以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尽量将一些事交给下面的官吏去做,希望以此能培养出一批可用的人才来。

李愔听到王安的话却是大笑道:“王傅你也太贪心了,长安王府里的鱼都是让王妃给喂肥的,不过那边王府不比这里的王宫,光是这后苑之中,就有五六个湖泊,王妃虽然喜欢养鱼,但却也没时间把几个湖的鱼都养了,所以这湖里的鱼虽然不比长安的肥,但却也是野生的,味道要比那家养的强一些!”

李愔说完之后,仍然十分专心的钓鱼,不过旁边的王安却满腹心事的看了他一眼,发现李愔没什么特别的反应时,目光中也露出一丝无奈之色。

正在这时,李愔忽然感觉手上的钓杆一沉,鱼已经上钩了,而且从手上的力道感觉,这鱼还不小。当下急忙站起来,然后顺着鱼的劲道慢慢收线,不一会的功夫,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黑鱼就被提到了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