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愔的银行已经开遍了大唐各大城市,不少人都喜欢将钱存到银行里,家里的柜子底下也放着银行开的存折,可是存折现在却还只是被人当成一种存钱的凭证,根本无法流通起来,虽然有一些头脑灵活的商人开通一些不记名的存折,用于一些商业上的交易,任何人拿着这种存折都可以取到钱。但这毕竟是少数,而且只用于商业上的流通,民间极少有人使用,所以根本算不上纸币。
从银行那里反馈来的消息,让李愔明白在短时间内,金属货币依然是市场上的主角,哪怕自己强行推出纸币,恐怕也不会被百姓所认可而变成废纸,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让纸币处于从属地位,根本无法脱离金属货币而独立存在。
也正是知道了上面的那些,李愔才决定一步步来,先发行面值比较大的银币,毕竟现在商业发展起来后,商业上的交易额度越来越大,一笔一般的生意也会用到几十上百贯,若是用铜币来结算的话,那就太麻烦了,所以大面值的银币发行已经是势在必行。
不过很可惜的是,大唐朝廷方面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老旧的户部管理系统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商业的发展速度,钱币就是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而李愔在知道这个问题后,决定不再麻烦李世民,因为他自己已经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
为了寻找发行银币需要的白银,李愔将主意打到倭国头上,发动长安的新贵们,一起打下倭国的石见银矿,然后就地组织倭国人挖矿,经过了近半年的发展,现在石见银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每月都能出产相当惊人的白银,再加上以前李愔让人搜集的白银储备,已经足够他发行银币了。
至于一帆这里,李愔也提前做过吩咐,让她帮忙设计出一种用蒸汽机带动的冲压机来,这种机器的结构比较简单,以前的蒸汽机制造厂也有类似的机器,现在只要改装一下就能用,另外还有银币的样式,李愔决定还是用传统的圆形方孔,甚至连上面的字也没有变,依然是‘开元通宝’四字,这也是大唐统治时期的主要货币。
之所以用圆形方孔的形式,一是中间可以穿线,比较便于携带,二来这种图形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传统,所以根本没必要变成后成的那种正圆形。另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用开元通宝的样式,那么铸币的模具都是现成的,会制这种模具的匠人也很多,拿来修改一下就能用。
不过李愔可不是活雷锋,他之所以自己推行大唐的货币改革,也是存了自己的私心,只不过他的私心隐藏得很深,除了他自己外,恐怕还没有第二个人知道。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丑丑姐弟的游乐场
“叮叮叮~”随着李愔将手慢慢松开,一枚枚新铸好的银币从手中跌落,发出一连串清脆无比的声响,当手中剩下最后一枚银币时,李愔将这枚银币拿近了仔细观看。
只见这枚银币的样式虽然与铜币相同,但却厚实了不少,与后世的硬币厚度差不多。而且因为是用冲压机冲压而成,所以摸起来十分细密光滑,只是在边角的地方,有些粗糙的毛刺,这需要在后期打磨光滑才能用。
现在李愔仍然在工厂里,只是他现在呆的地方,却是工厂生产银币的仓库,这里放的都是刚刚被冲压好的银币,还需要进一步的打磨。另外在他的身边,还有不少工人穿着特制衣服,推着一桶桶的银币进出。
仓库里面比机器轰隆的车间里要安静许多,一帆这时也从外走过来,手中托着茶壶和茶碗,她刚才看李愔在铸币厂转了这么长时间,想必早就渴了,所以就去给李愔沏了壶茶。
看到一帆亲自端茶,李愔也急忙将身边装银币的木桶盖上,然后以木桶为桌,让一帆将茶放在桶上,然后接过对方递过来的茶水大口地喝完,这才忽然开口道:“一帆,台湾那边的造船厂怎么样了,你的蒸汽船在那边能造吗?”
前段时间李愔将登州的一些工业搬到台湾,其中造船厂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一帆的蒸汽船造船厂也在搬迁之列,为此一帆还特意坐船到台湾岛上坐镇,直到李愔要铸造银币才回来,所以她对台湾的造船业最为清楚。
同样正在喝茶的一帆听后笑了笑,伸出白嫩的小手将耳边的垂下的头发撩在耳后,这才开口道:“船舶设计学院搬到台湾,这已经吸引了不少造船厂在台湾开办了分厂,再加上魏院长又亲自在那里坐镇,所以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至于蒸汽船造船厂,我也已经将基础打好,现在正在紧张的建设,想必再过三个月,就可以开始建造蒸汽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