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页

听到石头哥的打趣,猴子竟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而后面的那帮年轻人也都纷纷大笑,同时开始聊起他们这次出去的收获。有了这些年青人的说话声,山路上总算是有了些生气,甚至连温度都似乎上升了几分。

前面的石头哥并没有参与到伙伴们的讨论之中,而是抬头看了看山路,计算了一下到家的还需要多少时间,然后开始一言不发的想着心事。

石头和他身后的这些伙伴都是来自一个名叫落石寨的小村子,不过这个村子有些特殊,这倒不是说落石寨十分偏僻,需要翻过几道山梁才能到,而是说落石寨中的村民有些特殊,这是因为他们都是逃民,也就是那些虽然住在大唐境内,却没有大唐户籍的人。

逃民的组成很复杂,其中有大部分是因为战乱而躲避在山林之中,很少有外界交往,也有些人是因为不愿意交税,所以主动逃跑做了逃民,另外还有一些因为历史遗留原因,被动的做了逃民。

比如像石头这些人,当年他们的父母为了躲避中原的战乱,所以才逃到南方,最后定居在建州附近,算是成为战乱逃民,而石头这些人则都是在定居这里后才出生的,早已经将这里当成了家,可是按照朝廷的规定,凡是逃民被发现后,立刻会被送回原籍,这对石头这些人来说,自然是不愿意。

其实说起来石头这些逃民的生活并不太好,他们没有户籍,也就不能得到官府发放的土地,为了生活,他们就不得不进山开垦荒地,再加上怕被官府的人发现,所以逃民居住的地方一般都十分偏僻,甚至还十分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野兽什么的袭击,再加上荒地的粮食产量也不高,他们一年打的粮食最多也只能吃个大半年,剩下的时间则都要上山打猎或挖野菜为生。

另外因为逃民为了逃避官府,所以都会尽量不与外人接触,再加上生活贫困,所以连日常生活用的各种物品都十分匮乏,比如拿最基本的食盐来说,他们就只能拿东西向一些私盐贩子交换,而且往往都要付出几倍的价格,可以说是十分吃亏。

不过即便如此,这些逃民仍然不原回到原籍,毕竟他们在这里的生活虽然不太好,但至少也饿不死,偶尔打到些野味的话,还能换上几块盐巴。而若是让他们回到原籍,一来没有住的地方,二来也不知道官府是不是会分给他们田地,他们不敢冒这个险,所以在留下与回去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

石头想到以前寨子中的苦日子,也是长长地叹了口气,他身后都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兄弟,但是除了墩子外,几乎个个都瘦的厉害,这全都是因为常年吃不饱饭饿的。至于墩子,则是因为他父亲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经常可以打到不少猎物,再加上家中除了几个姐姐妹妹外,就只有他这一个儿子,所以家中有什么好吃的都先让墩子吃,结果才吃成这么一个胖子。记得小时候他和其他兄弟可没少羡慕胖子能经常吃肉。

不过以前的苦日子都过去了,自从几年前,齐王殿下在大唐兴起工商业,各地都是兴建了不少的工厂和作坊,建州虽然地处南方,但因为离福州那个大港口很近,再加上这里又盛产茶叶,所以有不少商人在这里投资建厂,除了生产各种类型的茶叶外,还有纺织、食品等工厂,现在已经成为福州海贸的货源基地之一。

也正是因为如此,建州城及周边的城镇到处都在招人,甚至不少实在缺人的工厂里,都逼不得已找门路买来不少奴隶干活。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逃民也纷纷从山里跑到城镇中,进到工厂里干活。

不过这些逃民与正常的百姓相比,却要吃很大的亏,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户籍,所以往往会受到工厂主的欺压,给他们开的工钱比其他工人要低好多,甚至有时还不到正常工人的一半,另外他们在城镇中生活也要小心翼翼,不能被官府抓到,否则就会被遣送回原籍,这才是所有逃民最害怕的。

石头他们所在的落石寨十分偏僻,对外界的了解也更少一些,甚至石头他们也是在今年上半年时,才听一位嫁到另一个逃民寨子的本村姐姐说起建州招工这件事,而且据那位姐姐说,她男人和村里的一些小伙子就在建州城的一座制厂工厂干活,每月能拿好几百文工钱,虽然比普通的工人少很多,但这么多钱换成粮食、布匹等东西,也足够他们一家吃用了。

对于这位外嫁姐姐带来的消息,石头他们这些年青人听后都是十分心动,可惜他们的父辈却都抱着老观念,生怕出去后被官府发现,所以对于石头他们提出要到外面做工的打算,全都是持反对态度。

面对这种情况,石头这个平时最有主见的人就成了墩子、猴子他们的主心骨,最后他们几个一商量,终于决定偷偷跑出来,然后到了建州城外的一座小镇上打工,先是在给一个商人做苦力,扛了一个月的大包,最后摸到了点门路后,又进到小镇上的一家茶叶厂,做了一个月学徒,这才正式上岗,算起来才正式工作了四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