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页

这些军队前脚赶到马尼拉,一直呆在林邑的燕北后脚也赶到这里。燕北本来早就该到马尼拉了,不过他在半路上时,接到李愔的命令,让他回台湾一趟,结果见到李愔他才知道,李愔觉得光用异族军队不放心,所以就又拨了三千人的汉人军队,其中包括刚完成训练的一千火枪兵和五百炮兵。

当初火枪和火炮在倭国战场上大放光彩,等到战争结束后,李愔立刻加大火器的生产量,另外还将原来的火枪兵和火炮兵提升为教官,组成火器培训营,现在已经培训了五千火枪兵和一千五百人的火炮兵,本来这些火器兵都是送到倭国镇压叛乱的,不过这次为了吕宋的事,李愔硬是抽出了一部分交给燕北。

其实随着李愔推行汉化政策之后,倭国那里的统治情况已经大为改观,叛乱的情况已经很少发生了,所以若是李愔愿意的话,可以抽出更多的火器部队交给燕北,不过李愔也知道,吕宋那边气候多雨,而且还十分潮湿,以现在的火器部队若是到了那里,恐怕没多大的用武之地,所以就只抽调了一千人的火枪队和五百人的火炮兵。

燕北带着三千人的汉人军队登陆马尼拉后,这次参与对吕宋作战的部队就全都到了,不过燕北并不负责指挥军队作战,他本来也没那个本事,这次作战是由周龙为主帅,虎力为副帅,所有军队都归他们两人统率。

之所以让周龙为帅,而不是让苏定方和薛仁贵,这主要是吕宋这边的环境所致,这里气候炎热,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热带丛林,在这里面打仗可比在平原或山地上打仗困难的多,而且除了要面对敌人外,还要面对丛林中的各种危险,若是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将领带队,估计一万人的军队扔到丛林里,没到与敌人开战就得先损失一半。

也正是考虑到这些,李愔才让周龙和虎力带队,若是不是陆青现在执掌着海军走不开,他还真想让陆青客串一下陆军将军。当初他们三个在台湾时,就没少带着人与当地的土人打仗,台湾那里的天气虽然比不是吕宋炎热,但却也有些相近,所以他们在这种热带丛林中的作战经验也十分丰富。

周龙和虎力是随那些异族军队一起来的,这次为了一举平定吕宋,李愔一共调集了两万倭人,两万三韩军队,以及一万草原人军队。本来李愔调集了两万草原人,不过周龙对此却提出异议,最后李愔听从他的建议,将一万草原人调到了林邑。

吕宋是个大岛,五万人军队的自然不够,而且周龙也没打算让他们做主力,真正的主力是他从林邑调来的五万林邑大军,这些林邑人本来是调到倭国的,但却被周龙截了下来,因为在他看来,草原人和倭人、三韩人都生活在北方,对南方的丛林战并不适应,反而林邑那边的气候与吕宋相似,所以他才建议李愔,减少了草原人军队的数量,同时将林邑军队全都调到了吕宋。

对于这种合理的建议,李愔自然不会反对,况且他也已经将平定吕宋的事交给周龙,所以这些事本来就是周龙的份内之事。

周龙和燕北他们全都到达吕宋后,并没有急着抢占吕宋,反而是将所有军队都驻扎在马尼拉城外,然后由周龙和虎力亲自监督,十万大军进行紧急适应训练,另外他们还找到一些对吕宋丛林十分熟悉的人进入军队,担任暂时性的教官,向士卒们讲解在丛林中要注意的地方和各种禁忌。

说起来这些军队全都是异族人,李愔和周龙他们并不在乎这些人的死活,不过现在李愔推行汉化政策,对这些异族也要用一些怀柔的手段,所以现在并不适合让这些异族军队大量伤亡,再加上若是伤亡过多的话,齐王府也要拿出大笔的钱财用作抚恤。也正是因为如此,接到指示的周龙才会如此做这些准备工作。

另外现在的吕宋正处于雨季,不但雨水多,而且天气炎热异常,根本不适合开战,只有等到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二月之间,吕宋的雨水才会变得比较少,而且气温也会降低一些,那时才是进攻的好时机。

现在才六月份,也就是说,周龙的大军至少要在马尼拉呆上四个月,当然了,这四个月的时间也不是白养他们,而是需要让他们适应当地的气候,而且时不时地要带他们到丛林中进行适应性训练。

本来李愔发兵吕宋就没怎么隐瞒,再加上李愔是以工商业起家,属地中的商人个个都是神通广大,所以他们事先就已经知道了李愔要发兵吕宋的事。另外还有不少聪明人推算出,大军肯定会在干季动手,而这中间的几个月肯定会在马尼拉驻留。

也正是猜到这一点,台湾等地的商人们全都疯了似的向吕宋运送货物,哪怕是在风大雨大的六月份,往来吕宋的船只也没有断过。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军队的钱是最好挣的,十万人的大军驻扎在马尼拉,那每天消耗的粮草物资就不是个小数目,所以他们才会积极,提前将各种物资都准备好了,到时就等着军队上门采购就行了。

对于这种情况,军方其实也是乐享其成,因为相比军方的后勤运输,这些商人运送的速度更加快捷,而且成本也比军方的运输系统要低的多,唯一需要的就是拿钱购买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