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页

“明达啊明达,你一连失踪月余,无论我怎么找都找不到,道观中的人也不肯相告,难道你真的已经厌倦了与我的相处,所以才用这种不告而别的方式,再也不与我见面了吗?”上官庭之脸上的痛苦之色更甚,甚至拿起桌子上的酒壶,一连痛饮数口才停了下来。

上官庭之之所以如此痛苦,说起来也怪兕子。当初李世民从马上摔下来,接到消息的兕子立刻从道观赶回宫中,惊慌之下根本没想到与上官庭之告别,后来更是担心李世民的身体,也没心情再与对方联系,结果只知道去道观与兕子相会的上官庭之一下子失去了兕子的消息,所以才让他产生误会,以为兕子再也不想见他了。

只不过上官庭之的确是个痴情种子,哪怕是感觉自己被兕子抛弃了,却还是痴心不改,今天晚上他感到心情烦燥,也同样睡不着,所以就来到院子中,打算散散心,但是无意之间看到手中的折扇,结果一下子让他想到了兕子。

上官庭之手中的折扇是兕子送给他的礼物,而且上面还有兕子亲笔画的自画像。说起来一个女子将自己的画像送给一个男子,几乎就相当于两人定情了。上官庭之同样也这样认为,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对兕子的失踪感到更加伤心。

想到当初自己与兕子相处时的快乐,上官庭之却感到愈加的难过,甚至连‘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古训都忘了,边喝酒眼泪一边流个不停,最后酒水和泪水一同灌进口中,混合在一起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最后不胜酒力的上官庭之直接醉倒在凉亭中,口中却是兀自呼唤着“明达!明达!”

第七百二十四章 公主驾到

春末夏初的天气已经有些炎热,当从东方升起的娇阳散发出火热的光芒时,醉卧在凉亭中的上官庭之扶着涨痛的额头,睁开迷茫的双眼看了看面前狼藉的桌面,然后又回想了一下昨天喝酒的情景,当下也是再次长叹了口气。

不过紧接着上官庭之的脸色一变,抬头看了看已经升起老高的太阳,大叫一声“糟糕”,跳起来冲进房里,以最快的速度洗漱了一下,然后套上衣衫就开始向门外狂奔。

大门外已经有仆人为他准备好了马匹,上官庭之飞身上马,然后匆匆忙忙的向自己工作的大唐日报赶去,在经过一个路口时,看到有个包子摊,上官庭之喝了一晚上的酒,现地肚子里又空又难受,所以就让摊主给自己包了几个包子,放在随身的包里,准备当做早餐。

上官庭之本来是国子监的学生,但是在去年时,他从国子监休学,然后应聘到了大唐日报中,成为一名最初级的报社先生,这样不但可以更好的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增长自己的见识,同时也可以磨炼自己的文笔与学问,等到科举开始时,他们也可以照样参加科举。

其实不少像上官庭之这样的读书人,都会在科举的间隔期选择进入报社工作,因为报社工作不但可以增长阅历,同样也能接触更多的人,为自己打下一些关系网。而且若是能报道出一则轰动的新闻,更能引来很多人的关注,这对他们日后的科举之路来说,可以扫平许多的障碍。

上官庭之骑着马紧赶慢赶,最后还是迟了一步。当他赶到大唐日报的报馆时,他那位古板的上司已经满脸怒火的站在签到处,另外还有几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同事低着头站在那里,看样子也是迟到被抓。

看到这种情况,上官庭之只得硬着头皮。顶着上司那满是杀气的目光,十分老实的和那些同病相怜的同事站到一起,然后低着头一声不吭,准备迎接接下来的狂风暴雨。

不过让上官庭之没想到的是,他并不是最后一个迟到的,在他之后。然后又有两个同事陆续到来,这时他那位古板的上司脸色已经黑的都快拧出水来了。

说起来大唐日报做为官方的第一喉舌,自然有不少读书人都想进来工作,不过相应的,大唐日报的录取同样十分严格,比如以上官庭之为例。当初有两百多人前来和他一起应聘,最后却只被录取十五个,而且在这十五人中,经过残酷而漫长的实习期后,最后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个人转为正式的报社先生,由此可见大唐日报招收人员的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