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

刘修摇了摇头,没多说什么,起身出了门,费了一番功夫,找到正在忙活的柳云霜,向他讨点药。柳云霜一听,眉毛一挑,兰花指一翘:“宫里是有药,可是没有给郎官们吃的药。”

刘修立刻不高兴了,“郎官们就不是人,生病了连个药都没有?”

柳云霜笑了,连忙解释了一下。原来宫里虽然有太医署,但是他们都是为天子和贵人们服务的,郎官们可不在其列。

“那郎官们要看病怎么办?”

“唉呀——”柳云霜娇媚的拍了拍刘修的肩膀:“现在的郎官有几个是外地人?他们生了病,自然是回家找医匠了,你看你那庐中有人住吗?又不是没人,是那些人根本不住在宫里,他们除了当值,大多数时间都在宫外,要看医匠还不是方便得很?”

刘修一下子没听明白,他本来以为要全部住在宫里呢,还费心费力的安排那么多,早知如此,我也天天回步云里住算了。他也没时间和柳云霜闲扯,让他赶紧准备一点姜汤,熬好送过来。柳云霜眉头一皱,嗔道:“你把我当什么了,一个比三百石的郎官,居然敢使唤我六百石的小黄门,你胆子是不是也太大了。”

“嘿嘿,谁让我们是朋友呢,官职的事先扔到一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呢。”

“哟,你还知道浮屠?”柳云霜顿时吃了一惊。刘修一愣,这才想起了好象说漏嘴了,他眼珠一转,反问道:“你也知道?”

“我当然知道了,宫里就有浮屠祠。”柳云霜不屑一顾的说道,幽怨的嗔了刘修一眼:“看在你把我当朋友的份上,我就替你跑一腿。唉,真是命苦啊,你不替我办事也就罢了,我居然还要替你办事。”

刘修鸡皮疙瘩掉了一地,不管看在求人办事的份上,他也只好忍了。又顺手从柳云霜的屋里摸了两个胡饼,便先匆匆赶回庐舍,先将胡饼用热水泡开,喂贾诩吃下。贾诩虽然不适应他的热情,可是的确也病得不轻,有人这么关心自己,总还是很感激的,勉强吃了半个。

傍晚时分,柳云霜做贼似的送来了姜汤,进门看了一眼歪在床上的贾诩,先抱怨起来,一连声的说他运气好,居然碰到刘修这么一个大善人,到宫里来,没给陛下办差,先侍候你。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可是凭军功才进的宫,不是那些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儒生——这个评语是刘修和他闲聊的时候说的,他觉得深契我心,时不时的挂在嘴上,以示对那些儒生的不屑。

贾诩这才知道刘修是怎么进宫的,他一直以为刘修和他一样是举孝廉入宫的,大汉现在重文轻武,凭军功入宫为郎的人可不怎么多见。

刘修把话唠柳云霜轰了出去,让贾诩喝了姜汤,然后闷头大睡,发了一身汗,第二天就起床了,让刘修暗自感叹还是古代人身体素质好,换了前世,这么重要的感冒到医院不吊几天水是搞不定的。

贾诩身体一好了点,就立刻要去销了假,和刘修一起去上值。他们的岗位就是长乐宫门,门里面便是永乐太后所住的嘉德殿,不过门里门外两重天,宫外由虎贲郎负责,主管是虎贲中郎将,宫内由宦官负责,主管是长乐五官史,虎贲郎没有命令是不准进宫门一步的。

郎官们当值每天只有两个时辰,每班八人,除了刘修和贾诩之外还有六个人。刘修很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不过他们却似乎没什么兴趣。从他们的口音和说话的语气可以听得出来,这些人几乎都是洛阳人,而且家里的背景都不差,不像刘修和贾诩是从边郡来的寒门子弟,别看刘修家在涿县也算是过得去,可是在洛阳这种豪门世家扎堆的地方,他们就是标准的寒门。那些洛阳人颇有些自傲,不太愿意和刘修两人搭讪,有几分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

地方歧视,在大汉朝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