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最后对张角说,既然事情已经做下了,后悔也没用,不如手更狠一些,索性把冀州豪强杀得干干净净,把他们的钱财抢过来,去买更多的战马,把他们的土地抢过来,分给流民,争取更多的民心,太平道的根基本来就是流民,而不是这些豪强,流民为什么愿意信仰太平道?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土地,无法生存。现在师尊把土地分给他们,他们为了保护这些土地,也会跟着师尊一起战斗。
袁绍用这个办法增加了一万人,那师尊做这个办法就能争取十万、二十万流民,冀州百万人口,还怕几万的官军?更何况,师尊这么做,天子就不会怀疑你,说不定还会在暗中支持你。
张角一听,觉得也只能这么干了,反正那些豪强们也不肯全力支持他,两面讨好,反而惹得天子不高兴,仅仅是曹操和皇甫嵩已经打得他焦头烂额,万一他再下令并州、幽州的兵马杀过来,那可就真麻烦了。
既然做了,干脆做绝,张角不再犹豫,迅速展开了对冀州豪强的全面屠杀。
一时间,冀州腥风血雨,血流成河。
第40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王国的计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张角这一通杀,不仅抢到了大量的钱财,解决了他的经济困难,而且放弃了两面逢源的骑墙思想后,天子再次给了他莫大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发现了流民蕴含的巨大能量。
闻说张角在冀州分土地,幽州、青州、徐州的流民蜂拥而至,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冀州多了近五十万人,这其中不乏那些被曹操、皇甫嵩打散的黄巾军,这些人有作战经验,被张角挑出来后补充到军队里,再派那些经过初步培训的弟子来率领他们,而那些没有战事经验,或者体力比较差,不适合作战的,就被他安排去屯田,或者进行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军事任务,比如包围某个豪强的田庄之类。
张角的实力猛涨,大军总数增加到近三十多万,而那些分到田地的流民战斗起来也够疯狂,他们也许战斗素养不高,也许他们行军布阵不够熟练,但是他们有一腔为生存而战斗的热血,为了家里刚分到的那几十亩地,他们愿意跟着大贤良师出生入死。
黄巾军强大的战斗力让袁绍瞠目结舌,他悲剧的发现被他逼到了绝路上的张角似乎更加强悍,更加难以战胜了。田丰的计策是给他带来了不少助力,可是这点助力在张角迅速壮大的力量面前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那些家族依附他,是为了避难,可没几个人愿意和他同生共死。
接下来的几场战斗让袁绍欲哭无泪。张角有足够多的兵力优势,他就那么光明正大的压了过来,不管袁绍用什么战法,他都毫无畏惧的迎上来,就连袁绍的杀手锏——骑兵都失去了以往的威力,张角如今也有了四五千骑兵,而且似乎越打越多。
每次大战,袁绍都被漫山遍野的黄巾团团围住,他也许能大量杀伤黄巾,可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他也在承受着越来越多的伤亡,而他补充兵力的能力在张角雄厚到难以想象的兵源面前相形见绌,黄巾战死一万,随即又补充一万,可是他无法做到,而且随着战斗越来越惨烈,伤亡越来越大,那些追随者都开始动摇了,兵力补充更加成了问题。
双方再战一个月,张角一直把袁绍赶到内黄一带,袁绍一只脚已经出了冀州,可谓是惨败。张角大获全胜,停下了脚步,集中兵力攻克那些据堡自守的豪强们,这才给袁绍留了个喘息的时间,没把他逼到绝路上去。
袁绍一筹莫展,田丰、逢纪等人的确够聪明,可是在如此悬殊的实力面前,他们一时也找不到克敌致胜的法子。他们建议袁绍向朝廷请求支援,让车骑将军宋丰率领曹操、皇甫嵩威胁张角的左翼,让并州军东下威胁张角的右翼,再安排幽州的公孙瓒南下攻击张角的后方,四面合围,击杀张角,但是袁绍不肯,这不仅是因为他不肯让别人来分他的功劳——这个时候还谈什么功劳,保命才是最重要的——他实际上很清楚,真正想要他命,要袁家命的不是张角,而恰恰是天子。
这个时候天子会派人救他?
袁绍只能咬牙硬撑,派人回洛阳向袁隗告急。袁隗也有些傻眼,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些流民居然有这么大的能量。他能做什么?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能发动的人力、物力都已经发动了,如今他还能做的就只有在袁绍和袁术之间搬搬弄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