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五更三点,朝官云集紫宸殿前。朝鼓响时,各依品从,分列丹墀,拜舞起居已毕,文武分班,列於玉阶之下,只见兵部尚书出班奏道:
“启奏陛下,昨遣余靖、杨畋统率大军,进征岭南侬智高,近因瘴气炎热,军马不服水土,战之不利,现大军退居桂州暂歇,别候圣旨。”
官家便垂问道:“该当如何处置?”
“杨畋当回京听参论罪,余靖军中留用。别令一人为帅,再去征伐,乞请圣旨。”韩琦出班道。
“此寇乃是心腹大患,不可不除,谁与寡人分忧?”
“微臣以为,欲平此贼。”庞籍出班奏道:“非枢密副使、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狄青狄汉臣莫属!”
“诸位爱卿之见呢?”
“臣等附议!”两院相公已经统一了意见:“非狄青不可!”
“既然如此,命狄青火速进京觐见。”
第九十五章 狄汉臣
五天之后,举世瞩目的枢密副使、彰化军节度使狄青,从延州返回。
抵达汴京后,他便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盗贼事……这么多官职加在一起,就是个‘全权’,狄青有权独自裁断南方一切军政大事。
官家的这一连串决策,震动了京师官场。这是自太宗登基以来,第一次派武将挂帅出征,不派文官做监军随行。这自然引起文官们莫大的不安,但眼下岭南的形势,已经容不得有丝毫闪失,所以只能用狄青,且必须放权给他。因此所有反对者都沉默了,只剩下拥护者的欢呼——在这一刻,狄青众望所归。
垂拱殿内,官家为即将出征的狄帅设宴送行。
望着这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大宋昔日第一美男子,面上唯一的瑕疵就是那标明其出身的金印,官家总是觉着有些惋惜,他轻叹一声道:“寡人这些年,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把汉臣提拔起来了。”
狄青,字汉臣,身长七尺,姿态雄伟,面如冠玉。十六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他代兄受过,被刺配充为禁军,因此脸上有金印。他在宋夏战争中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成为天下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