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不过验证起来也容易。裁判把原始账册拿来……陈恪和刘几所看的,是同一账册的正本和副本,上面的字一模一样,以便于直观比较他们的正确率。

便找了六个不相干的士子,分成两组,每组中一个读、一个对,一个将错误的字数记下来。嘉佑学社和太学文会的人自然紧盯着两边,以免自己人被黑。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甲午,入钱四千六百八,凡见八万九千八百一十四;”

“出八百赋税金,出一千四百购羊肉五十斤,出三百购青菜一担,出八百购鱼一筐,共二十尾……”

“正月乙未……”

就这样一边念,一边对,足足又用了一炷香的时间,两边才相继得出结果,大声报出来道:“刘之道共默写两千八百字,错漏三十二字!”

“陈仲方共默写三千一百字,错漏一十七字!”

无论是数量,还是正确率,陈恪都小胜刘几……其实和他从小长大的苏家兄弟和宋端平知道,这家伙还留了两分力未使,只是不知他出于何等心理,没有赢刘几太多。

※※※

第一局,陈恪胜。

下面该太学文会出题了。这一局对他们来说生死攸关,如果再输了,刘几就彻底败了。这样的失败,是刘几承受不起的……第一才子名头,多年积攒的声誉,一夜之间可能就化为泡影。将来除非连中三元,否则无法掩盖这次失败带来的耻辱。

其实所谓的讨论出题,还不如说是,让刘几好生想想,他最拿手的到底是哪样。

谁都知道,刘几最拿手的自然是诗赋,他的盛名,也多建立在西昆体和太学体上,然而在这种胜负需要直观的比试中,诗赋是用不上的……就算大家都说他的诗赋好,嘉佑学社的人偏说陈恪的棒,死咬着不认输,谁也没办法。

这就叫‘文无第一,各执一辞’。

好在刘几多才多艺,拿手的绝活不只是做文章,转眼便想到一个必胜的法子,只是有些胜之不武。但转念一想,还是先把自己从悬崖边上拉回来再说吧,反正陈恪就算输了这一局,还是打平的局面。

打定了主意,他对边上人比划了个手势,那人脸上的紧张之色尽去,有些幸灾乐祸的看陈恪一眼,便飞奔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