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页

“也许今天晚上,也许明天早晨,不过当地人都很热情,所以很可能留他住宿。”

“嘿……”范镇彻底无语了,在他的观念中,高贵的士大夫,应该与那些粗鲁低贱的蛮番保持距离,怎么能打成一片呢?这新科状元,实在是有失体统,有失体统。

不过他还是对陈恪的举动很好奇,问道:“莫非陈判官一路上,都是这样过来的?”

“正是。”参军点头道:“这些日子,陈判官只回营几次,每次回来,便带来千把名各部青壮,说是他招的兵,要下官给他好生教育。然后便又带着礼物,去拜山去了。”

“瞎折腾……有用么?”范镇嘟囔一句,不过不用任何人回答,事实胜于雄辩。所以范夫子又改口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下官也问过那些被陈判官招来的兵士。”那参军苦笑道:“陈判官好像有一种魔力,那些对咱们十分戒备的蛮部头人,对他竟十分信任,往往喝上一天酒,就能斩鸡头、烧黄纸,成了换帖子的盟兄弟。”

‘大宋状元竟和小小的蛮部头人结拜,还有没有节操可言啊?’范夫子不禁一阵阵头晕。

※※※

真如那参军所言,在那些蛮部头领的眼里,陈恪绝对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尽管有三万精锐老西军组成的大部队,但陈恪还是不希望和那些沿途的部落发生冲突……为了大军进军顺利,为了保证日后的航道安全,更为了在大理站住脚,他要尽可能的把那些宋人眼中的蛮族,化敌为友,为我所用。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王罕后。王罕没有像范镇那样,觉着陈恪不切实际、有失体统云云。反而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相当有一套。

绝大多数朝廷官员,都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心,所以对那些蛮族百般防范、十分敌视。但其实,这更加激化了双方的矛盾,使大宋西南边疆不得安宁。

但在王罕这位戍边多年的老吏看来,其实很多时候,蛮族作乱并不是想造反……他们根本没有实力,去占据大宋的城池,更不要说效仿李元昊,裂土开国了。他们的行径,其实说是抢劫更恰当,而且所抢的大都是最基础的生活用品。

说白了,就是穷得都没裤子穿的苦哈哈,看到邻居家里堆满了绫罗绸缎,你说他能不眼红?能不抽冷子就干一票?

但抢劫是会死人的,如果让他们知道,只要乖乖听话,就有衣穿,有肉吃,还能成为梦寐以求的天朝大官,你看还有几个愿造反的?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你手里还得有大棒,能镇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