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页

※※※

距离八月十六的婚礼,还有三天时间,新郎官却毫无觉悟的与两位大舅哥,并若干同乡官员,来到位于马行街的四川会馆……此时会馆还不像明清那样流行,是陈恪提议青神财团出资兴建,以便四川的读书人和商人来京时居住。

如今青神财团财大气粗,这四川会馆自然修得泱泱大气、规制宏大,为三路九个套院。房屋六十多间,并有一座大花园。除了住宿之外,馆中还建有文昌阁,供奉司文运的文昌帝君。还有乡贤祠,供奉全川先贤,供每年正月同乡团拜祭礼。

不用说,这都是陈恪的主意,他把后世会馆的经验,全都搬了过来,为的就是增强蜀人的凝聚力。

不过今天,他是以客人的身份,造访住在这里的武陵先生。

递上名帖,龙昌期的学生们,才知道这个与二苏同来的大个子,就是让老师铩羽而归的陈仲方。虽然向日以他为傲,但现时难免怒目相向。

陈恪心中暗叹一声,迩英阁的经筵较量,固然让自己名扬天下,可这场蜀人内战,也着实让乡党们摇头……前面便说过,因为历史的原因,宋朝的四川人在外,向来同气相生、抱团打天下。陈恪却在全国最高的讲堂中,让同为眉州人的老前辈、蜀人的骄傲颜面扫地……要是事后还不妥善补救的话,未免给同乡留下不恶劣的印象。

这可是个大问题,因为陈恪是知道历史的,在十几年后,政治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朝堂上都是以地域划分阵营的。以拗相公为首的南方人,以司马牛为首的北方人,和以大苏为首的四川人,掐得不亦乐乎。

只是以苏轼那坑爹的政治能力,蜀党总是被掐的那个。可现在自己出现了,大舅子自然要退居二线,未来蜀党的领袖,陈恪自然当仁不让。

好吧,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不过陈恪不能让龙老头这么回去,不然他的徒子徒孙们,还不在乡人面前喷死自己?

所以陈恪今天的态度是恭谨的,脾气是温顺的,任凭龙老头的弟子横眉冷对,依然面带微笑。

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陈学士如今名冠天下,又有谁敢将他拒之门外?

于是弟子们将他请入客堂,然后到后面禀报老师。

龙昌期一向精神矍铄,但这次给他的打击不小,从经筵一回来就病倒了,这才刚刚好转,就强撑着要回乡,不想在这京城多待一天。

此刻,老先生正在弟子的服侍下喝药,听闻陈恪来访,不由僵住了。

“要不,让他走吧。”弟子轻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