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御史傅尧俞弹劾陈恪捕风捉影,否定《尚书》,藐视先贤,异端害道,当伏少正卯之诛……
侍御史吕诲,弹劾陈恪担任皇家武学院判后,竟只露面一次,对学院事务不闻不问,玩忽职守、渎职懈怠。
甚至还有御史弹劾他,在大理期间,与大理公主暧昧不清,行为不端……
在十多天时间里,弹劾如雪片一般,飞到中书省的案头上。一时间,陈恪仿佛光环褪去,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这些言官就是这样,对你的劳苦功高视而不见,却专门鸡蛋里挑骨头!”赵宗绩愤怒道:“要说这不是阴谋,打死我都不信!”
“消消气。”陈恪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竟反过来安慰赵宗绩:“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身正不怕影子斜,让朝廷彻查便是。”
“只怕朝廷不查。”赵宗绩恨声道:“政事堂今天专门议过,我听韩相公的意思是,你是有大功的,又刚刚结婚,这时候查办的话,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寒了人心。”
“他会这么好心?”陈恪不信道。
“我还没说完。”赵宗绩啐一口道:“所以他主张,先放你到地方上做官,一来避避风头,二来练习一下政务,过些年也好大用。”
“真会说话。”陈恪冷笑道:“不过狐狸尾巴还是露出来了。”
“对。”赵宗绩点头道:“他们的目的,就是想把你赶出京城去。”顿一下,又恨恨道:“让我孤立无援!”
“不错,这一手明摆着釜底抽薪。”陈恪点点头道:“我估计他们是要发动了,为了保险起见,得把我这个危险分子,从你身边弄走。”
宋朝士大夫十分注重‘气节’,遇到弹劾的多了,就说明他不得人心,这时候就算没有错也得请辞,否则一顶‘恋栈权位’的大帽子便扣上了,必遭士林唾弃。
“他们休想得逞。”赵宗绩咬牙道:“我会力争的。”
“你不能争。”陈恪摇头道:“你不争还好,一争的话,就会连你也陷进去。”
“我不能看着你被他们坑了,却装作若无其事!”赵宗绩断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