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是将其文章取中,那是要刊行天下的,自己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名声岂不要毁于一旦?
想到这,赵祯不禁自嘲,我果然是沽名钓誉之徒……
“微臣要恭喜陛下。”司马光见皇帝迟迟不肯开口,便抱拳沉声道:“昔日唐太宗得魏征才有了贞观之治,陛下现在也为子孙,找到了大宋的魏征!”
在司马光的提醒之下,赵祯想起自己的初衷,面色有些缓和道:“是啊,寡人开这一科,不就是希望大家直言极谏么?现在有人这么做了,寡人不能叶公好龙啊!”说着摆摆手道:“不过你跟唐介再合计合计,看看拟几等合适?”
“是。”司马光便捧着试卷退下,不禁暗暗感叹,陛下实在是太有涵养了,要是换了别的皇帝,苏辙现已下狱了吧……这位皇帝倒好,都没怎么生气。
有苏洵这位推销大师,司马光自然对苏家兄弟的文章并不陌生,相较才气恣意、不拘无束的大苏,他更喜欢文采稍逊却更有君子之风的小苏。而且小苏的为人也跟他最像,司马光窃以为,倘若自己应此试的话,也会如此作答。
回到崇政殿,司马光与唐介商议,两人各退一步,于是改为四等。
于是名次排定,今科共取中六人。然而填皇榜之前,初考官胡宿不干了。他一直坚持认为苏辙之策,答非所问,且以致乱之君况盛世,因此力请黜之!
按规定,初考官不署名,试卷就没法拆封,没法拆封,这皇榜就没法填。为此,司马光和胡宿发生了激烈的争辩。胡宿是司马光的前任修起居注官,以前辈自居,根本不买他的账,最后没办法,只能交由上裁。
赵祯打自己脸一次就够了,断不会再来第二下,否则就有些贱了。于是他命朝廷差官重定此人名次。
结果中枢给出的意见是,从初考,也就是胡宿的意见——黜落此生!
第三五七章 暗战(下)
得知中枢以苏辙不入等后,司马光立即上奏说:
‘臣窃以为国家置此大科,本欲得才识高远之士,固不以文辞华靡,记诵杂博为贤。‘毡’生所试文词,臣不敢言。但见其指正朝廷得失,无所顾虑,于诸生之中最为切直。今若以此不蒙甄收,则臣恐天下之人皆以为朝廷虚设直言极谏之科。而‘毡’生以直言被黜,从此四方以言为讳,其于圣主宽明之德亏损不细!’
司马光的奏章既上,胡宿亦言辞激烈的上书,他认为此生借抨击君上、攻击时政而抬高自己,是明显的用心不良、沽名钓誉,这种人,不砍头就算是客气了,当然更不能录取。
事情甚至惊动了中枢,韩相公、曾相公亦支持胡宿,认为此例不可开,否则日后‘多有诽谤君上之徒,以为终南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