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页

※※※

距离州城一百四十里的平阴县栾湾镇,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大镇,尽管不是通衢之处,却也市肆繁华,百货齐全,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来此买卖。

正午时分,一名骑着毛驴的中年客商,打南面进到镇上。与他同行的还有个身材高大、英气勃勃的年轻人,竟然是陈慥陈六郎!

陈慥背着鼓鼓囊囊的包袱,一手牵着驴,一手持一根哨棒。见到镇上酒旗飘飘,大喜道:“今天可得饱餐一顿!”

“不要在镇上停留。”中年人自然就是陈希亮,他摇头道:“买了干粮便速速离去吧。”

“爹,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骑马不觉行人累。”陈慥嘟囔道:“这阵子整天跟着你钻山沟、吃干粮,嘴里都要淡出鸟来了!”

陈希亮心疼的歉然道:“那就打尖吧。”

“不用了。”陈慥笑道:“父亲不想引起镇上地保的注意,儿子岂是那般不晓事?随便买点吃的就走。”

“苦了吾儿。”陈希亮欣慰笑道:“再坚持几日,过几日咱们便回齐州。”

“嗯。”父子说着话,便进了镇子。才一进去,便听到铛铛铛的锣响,人们纷纷循声望去。

第三七零章 伏杀(上)

陈希亮本不欲凑热闹,但他坐的高看得远,便见街心处一根立木上,吊着一个遍体鳞伤的年轻人,周围几个穿号服的厢军把守着,那锣声便是其中一个厢军敲响的。

“我过去看看。”陈希亮翻身下驴,走到人群边,透过缝隙望见一个穿低品武官服色的男子,在那里趾高气扬道:

“都过来听着,近日有歹人两名,一个中年一个后生,冒充知州大人,以调查民夫案为由,在各县招摇撞骗,极大的破坏了本州的声誉,影响到本州的安定。故而知州大人有令,在各县通缉此二人,百姓有举报者重赏,知情不报者,甚至与其勾结,破坏本县安定者,这人就是下场!”说着一挥手,一个兵卒便舞动拇指粗的皮鞭,一下下抽在那年轻人身上,每一下都打得他皮开肉绽,“我关二爷饶不了他!”

“这不是大石湾的那个猎户?”陈慥把驴寄放好,走到父亲身边道:“怎么被抓了?”他记得,这个被打的年轻人,正是三天前,父子俩寄宿那家的儿子。这小伙前年出过二股河的民夫,对他俩讲了很多很多,并答应可以过堂作证,为死难的乡亲讨个公道!

陈希亮点点头,“当时王宪台的手下,就是在他家找到咱们的,看来是咱们给他带来的,这场无妄之灾。”说着小声问边上人道:“这关二爷是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