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

五寨堡第三农场离第一农场不是很远,第三农场管理周边田地一万多亩,有屯丁们二百多人。不过加上一些屯丁们的家属后,已经有了近千人的样子。

这个农场中,除了原来一些五寨堡的军户外,还有一些原来是流民屯丁们。不过现在这些流民屯丁们已经全都加入了五寨堡的军户户籍了。

没办法,有五寨堡军户户籍和没有五寨堡军户户籍,这待遇就是不一样,依黄来福定下的制度,没有五寨堡军户户籍的流民屯丁们,不论是月粮,还是奖励,都是没有军户屯丁们高。看着同样的工作,待遇却是不一样,这些原来的流民屯丁们,便全部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五寨堡的军户户籍。

当然,加入了五寨堡军户户籍时,这些原流民屯丁们,也是经过一番思想挣扎的,毕竟他们以前也是听说,见多了,各地州县卫所等军户们的悲惨生活。

不过在五寨堡,这种情形却是反过来,现实摆在面前,有了五寨堡的军户户籍的人,可以过上好日子,而且还是稳定的好日子,只要努力干活,就不愁没饭吃,拥有黄来福大人说的,那个叫什么:“铁饭碗!”而且一年的收获下来,光是农场的总丰收奖励,就让每个屯丁们笑倒大牙了。

这个年景中,有口稳定的饭吃,比什么都强。再看五寨堡生气勃勃的样子,将来只会越来越好,在现实的比较下,他们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这个情形,当然也是普遍发生在五寨堡各个农场中,基本上的,五寨堡原来的民户屯丁们和流民屯丁们,已经全部加入了五寨堡军户户籍,并在这此次的大丰收后,纷纷将自家的妻小接来。这也让五寨堡明面上的人口,带各个农场在内,突破了二万大关。当然了,现在在五寨堡内一些混饭吃的商贾们和流民们并没算进去。

经过几个月的经营,五寨堡第三农场外表已经有些小军堡的味道,而关于堡内的修建情况,都是由管事们提交报告,到了黄来福手中后,集体拔下钱粮修葺,不论是堡内的总屯长和监管们,都是没有权力自作主张,留粮修葺农场的。

此时第三农场门口已经是喜气洋洋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着。

第61章 成亲(2)

不过此时第三农场上的各人,都是聚在晒谷场上。各人议论纷纷,等会下午时就要到五寨堡内去喝千户大人的喜酒了,大家送什么礼好呢?

晒谷场很大,因为当时黄来福修建各个农场的时候,考虑到这些农场将来的发展,所以各个农场的建设都往大处去想,宁愿农场内留出地方来,也不愿挤了,小了。而且农场内的建置也有一定的规划。如街道的划分,水井的位置,庙宇戏台的位置及各户院落的位置等,都有一定的考虑。

黄来福还考虑到,将来屯丁们可能会有家属住进来,所以当时在修葺各个农场的时候,便修建了许多类似四合院的房子,每一个四合院中,住入一个小屯,约是十户人,内中管理人员就是小屯长,这样的架势,也容易管理。

除此之外,各个农场内还有仓房,粮库,牲畜栏,晒谷场,公共澡房,公共大食堂,公共大茅房等设施。最后一个个四合院,加上各个公共设施,加上堡墙等,最后便形成了整个农场。

按五寨堡第三农场的规划,里面分为二个大屯,有总屯长一人,副总屯长一人,监管一人。每大屯有屯丁一百人,设大屯长一人,副屯长一人。每大屯又分为十个小屯,每小屯屯丁10人,设小屯长一人。当然,这只是屯丁们人数,不过现在各屯丁们纷纷将自家的老小接来,这五寨堡第三农场人口已是越来越多,屯丁们加上他们家中妇女,老人,小孩,已是过了一千人,有一个小镇的样子。

当然,和五寨堡比起来,各个农场,当然包含第三农场内,还是显得粗陋了一些。五寨堡的外形建筑是砖石,里面有一条青石大街,堡内各个建筑都显得高大,堡内店铺也多,商业繁华,是五寨堡周边的决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