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页

黄来福笑道:“知我者马公公是也!”

对于宁武关的情况,黄来福也多少了解过,那边的田地矿山,确实都被当地官员军将们侵占了。不过黄来福并不担忧,他有自己的思路。

……

在众人的笑谈中,很快,兵马就离宁武关不远了,众人可以看到,城北华盖山上那巍峨耸峙的护城墩。在那条长达四十里的边墙上,修建有一座三层高的华盖楼。远远看去,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往东西两边延伸的各堡俨然凤翅,怪不得宁武关又有“凤凰城”之称。

黄来福看了良久,不由叹道:“好一座关城啊!”

……

宁武关北门上有一个高高的飞楼,门楼上,挂着一个“镇朔门”的牌匾。这个镇朔门,向来是山西镇各军堡进入宁武关的通道。

此时在镇朔门外,林立着众多的军将,寒暄议论声不断。新总兵上任,各地军将自然要赶来拜见迎接。对黄来福,大家都是闻名己久了,听说这个总兵今年才二十二岁,这么年轻的总兵官,除了大明开国外,怕是在国朝历史上独一无二。因此各人心中,满满的都是好奇之心。

城门口,一片的红缨凤翅,铁甲森森。除了宁武关本地的军将外,还有山西镇各地赶来的将官,将一个城门口,挤得满满的。除了这些人外,在维护秩序的军士外围,还挤满了看热闹的当地百姓军户。大家都要看看,这名满天下的年轻黄军门,到底是长个什么样子。

不过满地的武将中,却没有一个本地的文官,黄来福虽是总兵,但这些文官们却是自重于自己的身份,一个也不愿意屈尊出来迎接,除了山西镇户部管粮主事的张文保大人外。他也出来迎接,这让他在一干铁盔铁甲的军将中,显得有些怪异。不过张文保只是沉稳站着,并不理会旁人的眼光。

在一干武将当中,黄来福大姐夫,八角堡游击徐学世,黄来福二姐夫,保德州守备李应春,二人都是意气风发地站在众将的身旁。小舅子升任为总兵官,他们这些做姐夫的,自然也是脸上有光。而因为这个关系,余者的军将们也是对他们着意讨好,让他们心情愉快,与众人谈笑风生。

这其中对他们神情最讨好的,就是原来总兵刘明安的亲将刘全利。这是个高大的胖子,脸上油光水滑,头上戴着八瓣帽儿铁尖盔,脖上系着大红披风,一身的铁甲披在身上,有种挤得满满的感觉。

刘全利原是参将之衔,为刘明安统率一营的标兵。标兵是明时对总督,巡抚,总兵麾下亲兵的称呼,一向是镇军的精锐。在宁武关镇城内,共有四营兵,两营散兵,两营标兵。两营标兵中,其中巡抚杨方略统率一营,刘明安统率一营。

原先刘全利等人在刘明安麾下吃香的喝辣的,向来在宁武关内外是横着走。不过自刘明安被贬往广东外,除了少部分人随刘明安前往外。大部的亲兵,也成了丧家之犬,谁也不想要,想要的也要不起。毕竟要养家丁亲兵是非常花钱的,谁有那么多钱来养他们?

第169章 武将,就应该飞扬跋扈些

三千标兵,除了刘明安带走一部分,巡抚杨方略接纳一部分外,余下来的,还有两千标兵们饭碗没有着落。让他们当回普通的营兵,他们也不愿意。毕竟做家丁亲兵,粮饷足,一般不会克扣,伤亡生病都有家主抚恤保障。当一个普通的营兵,没福利不说,一年下来,能拿到一半的粮饷就算不错了。两者根本不能比。